上海市各保供企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合力守护

 

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周洪)28日5时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第一批筛查区域封控首日,上海市民集中消费需求凸显,生鲜食品、日用品等价格是否平稳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上海市各保供企业多措并举、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格监管,各方合力守护“菜篮子”,保供应,更稳价格。

上海市民汪女士居住在徐汇区长桥街道一个被封控的小区内,她告诉记者,目前买菜、买肉的渠道很多,能购买到的种类也比较齐全。

“昨天以来,我们小区有居委会志愿者说,我们有需要买的东西可以到门口和居委会沟通,居委会会帮大家统一采购;要么就是购买‘蔬菜包’,包括绿叶菜、根茎类的,最常见的是萝卜、土豆、西红柿等。只有蔬菜的‘蔬菜包’是70块钱左右,有肉的‘蔬菜包’一般是块钱左右。”汪女士说。

(受访者供图)

汪女士根据“蔬菜包”内各类菜品在疫情前的单价以及各自的实际重量粗算了一下,合计下来,价格和疫情前基本持平。盒马公众沟通部总监崇晓萌告诉中国之声记者,目前主副食品的终端售价非常平稳。“上海老百姓喜欢吃的,价格跟疫情之前一直保持一致。比如上海消费者比较喜欢的光明牛奶,基本都在20元以内;比如青菜,一直是2.2元/袋(g)。黄浦江以东地区现在线下不营业,线上价格和线下一致,都没有涨价。”

崇晓萌介绍,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物流运输和人工成本有一定上浮,导致整体采购成本也略有上涨,但企业能够自主消化这部分成本,并通过直采直供的优势平抑价格。“我们每天供应上海的生鲜食品,差不多有一半是和本地的五六十家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接的,另外一半我们会去和山东、云南的一些生产基地直接对接,基地采购就可以避免中间环节的异常差价。在这样的供应量下,我们能够保证在商品最后的流通环节、消费者买到的时候,价格和疫情前一致,不会有上涨的空间。”

(受访企业供图)

麦德龙中国副首席执行官陈志宇向中国之声记者介绍,在基地直采直供的基础上,控制源头成本、增加供应量,是稳定价格的重要措施。

“我们首先和合作伙伴沟通,从源头就把价格控制住;同时我们也把供应基地的进货量翻了一倍,配送的频率也翻了一倍。现在大家看到店里有时候货架会稍微空一点,其实是上货来不及,并不是市场上缺物资。”陈志宇说。

(受访企业供图)

陈志宇表示,企业同时分担了部分上涨成本,保障市民能收到价格优惠的“蔬菜包”。“我们的后台系统可以监控到全国价格,一些民生商品在疫情一开始就有锁价的政策,避免价格出现波动。我们为了平抑物价,还做了蔬菜的套餐包,有40元、50元、80元档的套餐,按照批发价给封控小区供菜,比如80元这一档套餐里,还有6斤猪肉,其实比零售价还要再优惠一些,至今我们已经履约了40多万份这样的套餐。”

(受访企业供图)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保供稳价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了对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用品的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反垄断和价格监督检查办公室主任王峥介绍:“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于市场价格的巡查和执法力度。目前看来,整个市场价格总体来说比较平稳。从3月14日以来,我们已经采用了相关的行政执法、巡视检查,包括警示告诫等手段,到目前为止,已经检查了3万多户销售终端,发放相关告诫函约份,基本上形成了遵守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氛围,保护了消费者的民生需求。”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十三支队支队长唐剑雄介绍,近期执法人员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jz/114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