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宝典春到苏州尝美食
苏州给人一种很淳朴的感觉,可以在眼里,可以在舌尖上,可以在记忆里。
苏州人历来对吃是非常讲究的,要说苏州美食有什么特点?就是两个字:时令。
苏式美食讲究“四季有别,按令上市,不时不食”。下面介绍几种只有春天才有的美食。
青团子
到了寒食节,苏州人讲究吃一红一绿,红的便是酱汁肉,而绿就是青团子。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藏在村野,被清兵封锁没有食物,村民就用艾草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清兵检查。
李秀成吃了青团,又香又糯又充饥且不粘牙。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至今。
酒酿饼
苏州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之说,馅有荤素之别。
酒酿饼一般在正月初上市,到三月中下旬下市。酒酿饼以苏州当地冬小麦和酒酿为原料,馅有荤素之别,以玫瑰、豆沙、薄荷居多。
一到上市季节,食品店门口便会设起炉灶,热炉烘烤,现烤现卖。
顾客买了,则趁热享用,不但甜肥油腻,还带有浓郁的酒酿香味。
腌笃鲜
汤汁浓白厚醇,肉绵笋脆,滚烫香鲜。
春笋开始上市时,苏州人就要吃“腌笃鲜”了。
“腌”就是咸,“笃”就是焖,“鲜”就是新鲜的意思。腌笃鲜,用咸肉或咸蹄髈与排骨或新鲜蹄髈,加上鲜笋慢火炖熟而成。
撑腰糕
农历二月初二,又到了吃“撑腰糕”的时候。民间说,吃了“撑腰糕”,农民一年四季干活就不会腰痛。
“撑腰糕”便是用糯米粉制作成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
碧螺虾仁
苏州爱茶,更喜碧螺春。春季当有水鲜和茶香,自然少不了这盘碧螺虾仁。
新鲜的手剥河虾仁,炒时加上碧螺春茶汁,河虾的鲜嫩中荡漾出春茶的清雅。
虾仁可以用勺子挖着吃,是属于春的奢侈。
蒸刀鱼
春天的刀鱼是江鲜之首,苏州的古法蒸刀鱼要用糖猪油和火腿。糖猪油就是加了糖的荤油。蒸刀鱼就是让刀鱼的鲜味和猪油的肥美,还有火腿的香味综合起来。
如今蒸刀鱼在蒸好的刀鱼边上放了蔬菜,营养更丰富。
酱汁肉
即使一块五花肉,苏州人也要随四季的更迭而变换做法。
春天是樱桃肉,夏天吃荷叶粉蒸肉,秋天有梅菜扣肉,冬天就要吃酱方,一年四块肉。
春天就是这块樱桃肉,色泽鲜红,自有一层油滑的水光。肉已在上桌前划开,吃时顺着分割,再一夹,便是一块大小颜色如樱桃一样的肉粒,入口如樱桃般清甜,肉边垫着草头,不但清香解腻,肉红草绿也恰如春光旖旎。
莼菜
莼菜本无味,搭配荤食才能体会其中妙处,裹在胶质中“噗吱噗吱”的特别口感,一点莼菜,加点春笋丝、肉丝或鸡蛋,简简单单就能烧出一锅美味的莼菜汤。
有此美味怎能不让外地游子思念江南。
定制面点
苏州人的一天是从吃一碗热腾腾的汤面开始的。
苏式面分白汤和红汤面汤,苏式汤面最考究的是面汤,汤要清而不油,味要鲜而食后口不干。
制作面汤称为“吊汤”。苏州大小面店都将“吊汤”配方视作传家之宝,秘不外传。
普通的做法是蹄髈加做爆鳝余下的鳝骨,以及各种自制秘方的调料,以文火慢熬而成,配上焖肉的原汁,再加上熟猪油。
正宗的苏式面汤汤色透明如琥珀,不见任何杂质,喷香扑鼻,咸淡适中。
浇头指佐面的菜肴,种类丰富,几乎就是苏帮菜的菜谱,诸如焖猪蹄、五香排骨、卤鸭、爆鳝鱼、香菇炒素、辣酱素浇等。
食客在点面时可以对汤面做很多定制:“宽汤”指要汤多面少;“紧汤”则反之;“重青”指多放蒜叶;“免青”则免之;“重面轻浇”要面多浇头少;“重浇轻面”则亦反之;“过桥”就是浇头用另外的盘子盛放,不浸于面中。
这些要求老吃客们一般都会事先关照好唱面的服务员。
临近中午,阳光洒进花窗,苏州人一碗面一份烧麦,悠闲地嚼着春光。
苏州的春天果然是美的。
杨益华/文
美术编辑赵阿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更多精彩科普春用膏方调气血冬花陈皮茶缓解痰多咳嗽吃得好睡得香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