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只是为了让ldquo青菜在嘴巴
小花生书友
JanXu家有四年级小男孩一枚,从小就喜欢阅读,却讨厌写作文。不过,正因为读了大量的书,生活中的他经常能蹦出一些灵光闪现的诗句,比如某天吃着饭,小男孩嚼了一口青菜突然说:“妈妈,青菜在我嘴巴里唱歌!”这些令人乍舌的瞬间,让妈妈更加坚信了阅读带给孩子的力量…本文由小花生网友
JanXu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生长在农村的我,身边的亲人大部分是“终身不阅读者”。要是有人说,阅读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喜好、是不需要刻意培养的,有兴趣的人自然喜欢阅读,没兴趣的人怎么培养也没用——这种观点我不敢认同。我无法相信身边这些终身不阅读者,是由于他们没有与生俱来的阅读能力和喜好,导致了他们终身不阅读。我知道其中的绝大部分人,或是因为生活穷困没有机会、或是因为缺乏阅读的环境…
鉴于这样的认知,我很刻意地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像小花生里的妈妈们所做的,方法大同小异,我就不啰嗦了)。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没有让我失望,很自然地爱上了阅读。出生以后给他唱儿歌、读歌谣和唐诗,1岁8个月开始学识字,3岁左右开始自主阅读儿歌、绘本,5岁左右自主读了第一本纯文字小说《绿拇指男孩》。
现在孩子已经四年级,他沉迷阅读却讨厌写作。他喜欢问各种问题,却不喜欢一切用笔才能完成的事情。他的作文干瘪无趣却叙述简练,条理清晰。
他是图书馆里的常客,每周平均去图书馆三次以上。周末的自由阅读时间,总是看书到十一、二点还不肯睡觉…他涉猎广泛,人文历史地理生物科技军事,都很喜欢,不足之处是他对纯文学创作类的作品和科幻类的作品缺乏足够的兴趣(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幻想类的作品,他说感觉太假了,这算理由吗?),“理科男”的特征较明显!
我不知道阅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我敢肯定,都会是正面积极的作用,这就够了!
孩子不喜欢写作文,却也曾有过些许灵感的咋现…
三岁多,有天吃青菜,一口嚼下去,孩子突然惊奇地大喊起来:“妈妈,青菜在我嘴巴里唱歌!”我被这句话感动了很久。
四岁多,读三字经后,有一天晚上突然说要写诗,大人们赶紧笔墨伺候,于是有了下面两首“莫名其妙”诗:
《雪人》
第一首:钟声阵阵流淌/心意流淌着心水/三二一/一二三/水晶星星义
第二首:我这样/忠诚义/心水流/中档琴/宜认为。
他强调两首诗的题目都是《雪人》,还很严肃地加了句:“我编的题目就是雪人,不会变的!”替孩子记录好,和他确认过几个字是否有误后,问他什么意思却说不出来,只说是三字经里有的。
外婆一听“钟声阵阵流淌”,还纠正孩子说错了,应该是“钟声阵阵敲响”。我和她姨都一致反对,”流淌“可比”敲响”好上千百倍呢!
孩子二年级时在江边散步,雨过天晴,景色很美,引发了他的“改诗”欲望,于是有了这首《行江畔风和日丽》: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昨日雨
欲把富春比妈妈
淡妆浓抹都漂亮
另一次散步时,看见柳树上冒了新芽,孩子突然冒出一句:柳树枯叶还未落,新芽却已冒出头。
三年级,在社团课上,模仿小古文《猫斗》,写了篇《蛇斗》。他放学回家告诉我说用了2秒钟就想出来了。我知道这个灵感来源于孩子从小就非常喜欢的一本关于蛇的绘本——《绿笛》。
我小时候生活在课外读物绝迹的家庭里,对阅读的渴求和阅读资源的极度匮乏让我养成了读杂书的习惯,见到有字的印刷品就想阅读。
记得小学的时候,在舅舅家柴火堆里发现残破到只剩半本的繁体版《碧血剑》,竖版和从右到左的排版印刷方式,让我惊奇不已。我偷偷将它据为己有,一次次将它翻开,尝试想要阅读,又一次次失望地将它放下——满怀看不懂又没有他书可看的痛苦!
我孩子比我幸运多了,书一直陪伴着他的成长,比我陪伴他的时间还长!
对阅读的执着和依赖,帮助我一次次跨过人生的困苦。我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孩子保持终身阅读的习惯,使他的人生也从阅读中受益。
为什么要阅读?不需要高大上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阅读,只是为了,让“青菜在嘴巴里唱歌”!
附孩子小时候的一些童言童语: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相关阅读:
从出生就开始的阅读之旅:我是怎样循序渐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
为爱朗读,用心陪伴:在我们家,每一天都是读书日…
小花生在为每个孩子生成月度阅读评估报告,4月30日前参加就会有!
感谢订阅“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榜单来了、热点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