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变身ldquo拌面酱rdquo
近日,在贵州金沙县的件瓶香菇拌面酱被陆续搬上车。它从原料采摘到产品出库,拌面酱诞生不到7天,就在短时间实现上市,这得益于贵州省金沙县马路乡新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遭遇困境香菇销售成难题
新田村,是距离金沙县城最远的一个村,到金沙有96公里路。从交通区位上来讲,新田村的地理位置并不具备优势,但65%的森林覆盖率使得新田村形成了良好的气候环境,也让新田村成为了食用菌生长的好地方。今年,为了带领老百姓增加收入,马路乡新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原有的辣椒、南瓜、茶叶等产业的基础上,准备新种植棒香菇。
今年5月底,第一批上架的棒香菇很快就有了收成。由于香菇生长周期短、长成快,几天内就能成型,老百姓们看着香菇的长势也十分高兴,但新田村距离金沙县城较远、运输成本偏高,且鲜菇不易存储,香菇产业发展遇到极大的挑战,百姓们也担忧着多斤的香菇要怎么销售出去呢?怎么破解困境,成了新田村党员干部们的心头大事。
思变求新香菇产业迎转型
斤的香菇如果没有办法处理掉,就只能看着它烂掉。怎么办?面对问题时,只有大胆思变求新,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作为上海商学院毕业的一名大学生,驻村第一书记罗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把香菇进行再加工,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储存问题,还能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
罗焮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新田村党员干部们的一致同意,但是具体要怎么加工,加工成什么,大家又都犯了难。通过考察市场上的香菇产品种类,大家想出了两个方向:一是将品相好的香菇做成干菇,二是将品相稍次的香菇做成拌面酱。经过村党员干部与合作社社员们商讨,大家一致决定把干菇和拌面酱两种产品都做起来。
思路确定了,原料也有了,要建工厂,投资成本太大,合作社承担的风险也比较高;不建工厂,香菇产品又要怎么生产呢?
社企联姻香菇产品获新生
要建工厂,投入太大,加上修建厂房和申办各类手续,基地的香菇又在一直产出,时间上,等不起。要想生产出香菇产品,只能另辟蹊径。
经过多番商讨,新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决定通过“社企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香菇的再加工,社企合作的主要方式为:合作社提供原料给企业,企业则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包装等,由双方共同来销售,最终销售收入按约定比例来进行分红。
据驻村第一书记罗焮介绍,目前新田村的香菇产业选择了两家公司合作,分别是贵州新中一中种业有限公司和贵州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除了推出香菇拌面酱,还将生产干菇等产品。按照鲜菇一斤5元左右的利润价值,以及每斤再加工产生4元左右的附加利润价值,新田村的5万棒香菇,在给老百姓们带来了50万元左右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和影响力,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