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过这些,怎么好意思说经历过苏州的春天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天,该下江南
更应该去尝尝这些
春天独有的苏州美食
青团子苏州有在清明时节吃粉作团,色如碧玉。”这里的青草,各地并不相同,有的地方用的是青菜叶,有的地方用的是艾叶,苏州人多喜青团的习俗,制作青团离不开青草汁。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描述青团时称“捣青草为汁,和欢吃用浆麦草汁制作的青团,并视为最地道的青团。除了浆麦草汁要好外,和粉也很关键。和粉的时候适量加一些猪油,这样青团吃起来不仅口感更好,色泽看起来也更亮。蒸好的青团油绿如玉。趁热,用筷子夹起一只,清香扑鼻,吃起来口感糯韧绵软,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酱汁肉苏州人一年要吃四块肉,开春吃酱汁肉,夏天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酱方。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块粉笃笃的酱汁肉,滋味自是妙不可言。酱汁肉是苏州最有名的熟肉。每到清明时节,一袭红装的酱汁肉常和鲜绿欲滴的青团子一同出场。这样的纷红骇绿,对习惯甜糯的苏州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腌笃鲜何谓“腌笃鲜”?腌,特指咸肉。咸肉有讲究,当以春节时腌了一个月、在西风口吹了一两个礼拜的新鲜咸肉最好。鲜,是新鲜猪肉,一定要带皮并有一些膘势,蹄髈、软肋、夹心均可,肋排就比较勉强,切不可选用纯精肉、大排骨。如是,笃好的鲜肉吃来如嚼木头,基本上要吐渣吐掉,实在可惜。笃,是一种用苏州话表达的烹调方法,即是用文火烧煮,使原料入味的烧法。咸肉、鲜肉、竹笋、水放在一起笃,笃成一锅汤,汤浓浓的,呈乳白色。岂一个鲜字了得!
清炒韭菜韭菜又叫“起阳草”,性温,有补肾补阳的作用。春天气候冷暖不一,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阴散寒。而且,春季人体肝气偏旺,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多吃春韭可增强脾胃之气,有益肝功能。韭菜中含有植物性芳香挥发油,还具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对于深谙养生之道的苏州人来说,春天当然要吃一点韭菜啦。
香椿芽每年农历三月份,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节。香椿入馔,不仅能烹调出各种特色菜肴,还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一种医食同源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现代营养学分析,香椿芽儿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高1倍以上。香椿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居木本蔬菜之冠。此外,还有大量的粗纤维、胡萝卜素、尼克酸等。香椿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跟蛋一起炒。但吃前要注意哦,最好用开水烫一下,避免亚硝酸盐中毒。
马兰头拌香干马兰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超过营养丰富的菠菜。马兰头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番茄,维生素c含量超过柑桔类水果。中医学认为马兰头性凉味辛,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的功效。经常吃马兰头,对高血压、咽喉炎、急性肝炎、扁桃体炎等许多疾病都有好处。既可炒食或凉拌,也可晒成干菜备用。马兰头和香干一起炒,香上加香,鲜美爽口,美味诱人。
明前螺丝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苏州民间自古有“清明螺,鲜过鹅”的说法,又俗称“沙锅里笃肉”。因为清明前的螺蛳,没有螺蛳子,螺肉又肥又嫩,无论是酱爆螺蛳,还是螺肉炒韭菜,吃法多样,而且味道十分鲜美。
酒酿饼
酒酿饼是苏州汉族传统名点,春季的时令点心,外观和小月饼相似,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往往只适合卖一季,最佳的品尝时节是在清明前后。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油润晶莹,色泽鲜艳,滋味分明。最受欢迎的馅料是豆沙,而且一定趁热吃,咬一口,皮软、酸甜、味糯,有种饼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塘醴鱼塘鳢鱼,塘鳢鱼是一种小型鱼,只有60至厘米,扁头阔嘴细鳞,鲈形目塘鳢鱼科。原为野生鱼种,巨口细鳞,色黑尾圆,头大虎形,喜欢藏于水底,附土而行,又懒动如痴,所以又被人叫作“痴虎”“土附鱼”。虽然体型较小,但却肉质细嫩,极为鲜美,红烧、清炖皆宜。春天里,塘鳢鱼最是肥美,最佳食用时间是在农历的三四月份,这时田野菜花盛开,一片金黄,苏州人称其为“菜花塘鳢鱼”。
迎着春光~我们去吃吃吃!
周末时光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