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抗疫硬仗,他们呕心沥血筑牢社区防线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矛盾特征:嗓音嘶哑,精神矍铄,目光疲惫,却又充满坚定。

上海正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硬仗。医院、隔离点,更在各个居民小区。一张张来不及整理的地铺、一个个临时搭建的防护棚、一张张面罩后模糊的脸……在居委干部的带领下,大批社区基层工作者竭尽所能,为这座城市筑起防疫屏障。

居民区书记被隔离,“代理书记”接棒

“大家戴好口罩,把登记码打开,屏幕调到最亮,务必保持‘一米线’距离。”“阿姨爷叔,你们有什么要帮忙的伐?”……同样内容的几句话,李嘉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居民们看着眼前这位眼里因睡眠严重不足而布满红血丝的“代理书记”,听着他有力而嘶哑的声音,心中多了几分安定。这位“代理书记”,就是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嘉彬,因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被隔离,她接过战斗“接力棒”,继续带领大家打好防控疫情战。

3月16日,芷江西路街道交给李嘉彬一项艰巨任务:接手一个有着余居民、5个自然小区居民区。李嘉彬迅速拨通了还处于集中隔离的该居民区书记电话,快速了解社区面上情况、封控楼栋及目前防疫的相关措施。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居民区,召集7名块长召开紧急会议,细化全员核采方案,绘制形成了各小区的核酸检测线路图。高效拟定安排居民核酸采样的时间与动线,她仅仅花了2个多小时。

6天后,圆满完成任务的李嘉彬,却将电瓶车驶向了朝家相反的方向,这一次,她又接管了一个有着余居民、4个自然小区的居民区,李嘉彬的工作单位党群服务中心,正好位于该居民区内,她对辖区情况非常熟悉。这个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大都因疫情被封控或隔离,李嘉彬便与隔离居家办公的居民区书记一起,线下+线上同步开展工作,与居委会主任、社工、物业默契配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暖心的“逆行书记”。

眼前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桌上是逐渐变冷的盒饭,一天中难得的午饭休息时间,她心里却放不下一位居民。这位有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高龄确诊老人,已经出现了咳嗽、发热等症状,亟待转运。李嘉彬再次与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转运事宜,终于等来了市疾控的转运人员。

安顿好转运老人,她只顾着急吃了两口饭,便又赶回核采现场。一整天便要辗转于4个小区之间,等到采样结束,她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工作,窗外已繁星点点。

新民晚报记者江跃中

她是小家的“领导”,也是大家的“家长”

“我们是家人,更是战友。”在金山区枫泾镇白牛居民区,有这样3个特别的身影,他们是一家三口,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民盟委员,他们的亲子装是防护服和志愿者马甲,最让他们骄傲的是一个共同的身份——“疫”线战士。

“祎宸,快点起床,上班啦。”3月18日一早,钟杰华叫醒儿子钟祎宸,父子俩简单吃过早饭便匆匆赶到社区,与已经住在办公室两天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海红汇合。就这样,一家三口在社区防疫一线再次相遇,开启了新一天的并肩作战。

防疫一线的工作是繁忙紧张的。白牛居民区有近名老人需要提前登记信息,打印好核酸检测码并送到老人们手中。“我是一名实习教师,现在社区需要志愿者,我必须要来,能够多帮社区分担些工作,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能轻松一点。”由于能熟练掌握手机和电脑的使用,钟祎宸便和其他志愿者、工作人员一起进行核酸检测登记、打印截图等工作。

等到所有的检测码打印分发完,一家三口又齐刷刷出现在核酸采样点,沈海红负责现场指挥、联系协调,父子俩搬运物资、维持现场秩序。“我们仨是小家,社区是大家,守护这个‘家’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沈海红的丈夫钟杰华是民盟金山区委委员,也是区政协委员,在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后,他第一时间响应,全程参与到这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来,无论在哪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她(沈海红)是领导,哪里缺人就派我去哪,指挥我干啥我就干啥。”

图说:沈海红受访者供图

小家里的“领导”沈海红,也是白牛居民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她为“沈家长”。自本轮本土疫情发生以来,沈海红已经在办公室与同事们一起奋战了十几个日夜,办公室也变成了卧室。“居民区一共只有8位工作人员,要为居民区多名居民扎起一道安全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与病毒抢时间,我们每天只能草草睡4-5个小时,家里也很少回去。”

通讯员唐杰峰新民晚报记者屠瑜

做核酸有“排兵布阵图”,开证明有“一站式服务”

走进松江区洞泾镇百花居民区居委会(筹备组)办公室,一幅“写实派”的手绘画作吸引了记者眼球。“这是我们书记的大作。”工作人员见状,笑着解释道。原来,这是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罗伟从其他居民区“偷师”回来后,研究出的核酸检测“排兵布阵图”。正是这幅“作战图”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战区、每一位志愿者的点位、每一次核酸检测的路线标注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图说:手绘作战图,让核酸检测更高效洞泾镇供图

一边“作画”,一边拉着大家一起“桌面推演”……为了让居民在核酸检测时少一些等候,大家群策群力,讨论研究出“晴、雨”天气两套社区核酸检测预案,还到现场开展“实地演练”,减小因为下雨给居民带来的不便。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也是遏制疫情蔓延的主战场。松江区洞泾镇百花居民区集“众人智慧”解决居民困难,竖起坚实的防疫屏障。

三月初以来,居委会(筹备组)电话比以往更加忙碌。百花居民区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社区志愿者和物业形成工作合力,设立“统筹组”“志愿组”“门岗组”三个组别。在多次核酸检测服务中,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每次核酸检测人数比较平稳,这也体现出社区管理的精细扎实。

而为了方便居民,让居民实现“少跑腿、一门清”,自3月18日开始,居委会还别出心裁地想出了“集中办公”的方法。出入证明开具、封控证明开具,疫苗接种登记,就医申请登记……这些要求都能在集中办公点一次性完成,居民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这个办公点也成了大家口中的百花“服务大厅”。

“百花居民区有4个小区,情况各有不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疫情防控和社区服务两不误。”罗伟谈及近期的工作,他对居委会(筹备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全体人员都很团结,大家一起住在单位十多天都没有怨言,前几天告知大家可以轮流回家了有些人还不情愿。”

百花居民区只是无数个社区的缩影。在上海,有无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锋在前,以“疫情不退,我不退”的担当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筑牢社区“防线”。

新民晚报记者杨洁通讯员张莉

“风平浪静”背后是“极速赛跑”

沈丹丹是西渡街道闸园居委党总支书记,她戴着一副圆框镜,圆圆的脸蛋,是一位可爱的80后年轻书记。标志性的笑容是她给居民留下的最暖的印象,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丹丹书记”。

新冠疫情防控当下,居民区成为阻击疫情、联防联控的前线阵地,沈丹丹组成一支由居委工作人员、居民区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人的“闸园网格网”,明确责任分工明、落实精细管理。她提醒志愿者们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全方位服务好每一位居民。

闸园居委管辖小区闸园新村被列为封闭管理小区,居委会的电话一刻不停,居民们看到书记后情绪激动,无数问题无数顾虑,丹丹书记则一一解释道“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大家配合我们的工作,为了你的健康也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请大家在家里居家隔离,耐心等待”。

3月21日,早上九点沈丹丹书记照例为80岁独居老人沈达飞上门送菜,敲门没开,电话关机,本猜想沈阿姨还没起床,就把蔬菜挂在门把上,十点半她不放心又上楼敲响了老人家的门,还是没有回应,一下子焦虑涌上心头,她马上联系社区民警,开门瞬间,看到沈阿姨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原来老人患了脑梗。她立即拨通,随后帮老人处理排泄物,换上干净的衣裤,一顿操作身上早已汗流浃背,护送沈阿姨安全转移至救护车。

3月24日,闸园新村一位居民激动地打来一通感谢电话“我收到了你们送的蔬菜,我们政府真了不起!”因为小区封闭管理、老年人不会上网买菜,这让老人感到焦虑,为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丹丹书记联系了好心人进行物资捐赠,随后委派闸园新村“网格志愿者”姜阿姨为老人们上门派送时蔬,解决了燃眉之急,切实保障了疫情期间居民的“菜篮子”。

这13天的日日夜夜里没有回过家,在办公室里临时搭了张小床,吃睡都在办公室,全身心扑在抗疫战场上,她用最严的规矩,最温情的服务,将居民的心捂暖了,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抗疫的责任,为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港湾。她说“当了5年书记,经过这次疫情防控工作的考验,我更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党组织书记,要把居民放在心上,给大家做出榜样来,让居民们安心、暖心。”

新民晚报记者李一能

八旬孤老收到爱心菜,防控不忘沉默少数

萝卜、青菜、香菇……近10种蔬菜装了满满一大包,沉甸甸的,差不多有3.5公斤,够吃好几天了……昨天,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权居民区八旬高龄的孤老徐阿姨收到了居委干部送上门的爱心蔬菜包,十分感动,连连道谢:“感谢居委、街道、政府,平时就很关心我,在疫情防控那么紧张的时刻还能想到我,有了这些蔬菜,我的心就定了,不愁了!”

图说:居委工作人员将爱心蔬菜包送到特殊困难居民手中五角场街道供图

近日,在五角场街道,像徐阿姨这样从居委干部手中接过爱心蔬菜包的,还有不少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居民,大家收到蔬菜都十分高兴。

徐阿姨多年前就因为半月板损伤而腿脚不便,居委干部一直非常关心她,隔三差五打电话或上门慰问,还会帮她跑腿配药。这次街道组织发放爱心蔬菜,国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伟国说,大家第一个就想到了徐阿姨,第一时间把蔬菜包送上门。徐阿姨非常感动“这场及时雨”,还对居委干部们说:“我们一起加油,一定能战胜疫情!”

据了解,居委干部们为辖区特殊居民送上的爱心蔬菜包来自各方支持。几天前,考虑到新一轮核酸筛查即将开始,为保证辖区内高龄、独居、孤老、一户多残、无法下楼等特殊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五角场街道协调各方,在多次联系后,得到了辖区单位上海东方希杰商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主动调配蔬菜货源,第一时间准备了箱、总计约公斤的蔬菜组合包,并帮助装箱运货,再由街道慈善超市、社区服务办公室送到居民区,再由居委干部完成最后一棒接力,挨家挨户爬楼,将蔬菜送到居民手中。

新民晚报记者孙云

发动力、组织力、执行力,是他的“抗疫法宝”

突然,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花园接到疫情防控要求,封闭管理!然后,这个多住户的小区在封闭管理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感动!

图说: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的“大白”们黄轩供图

“非常时期,科学部署、落实到位,发动力、组织力、执行力就是基层抗疫法宝。”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说。

第一时间,半淞园路街道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安排各项防控工作,千方百计筹备物资,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求。耀江居民区党总支连夜召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志愿者团队、物业以及居委全体社区工作者召开紧急会议,规划布置封闭期间的管理方案,火速集结成立“耀江社区党员先锋队”,全力守护小区安全与居民健康。“党员先锋队”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门岗快递收发、环境消杀、垃圾收运、生活物资的配送、医疗保障、协助外籍人士登记信息……各项服务周密细致。

街道、居民区与疾控部门、医院、公安系统、城运系统、业委会、物业、特保各部门协同作战、互相配合,为小区业主筑起了“战斗堡垒”和“安全屏障”。耀江花园党支部还将党建联建工作做到了抗疫第一线,浦发银行党支部第一时间为小区送来了慰问品。

耀江花园业委会主任周树人,始终忙碌在小区闭环管理的一线,参加紧急会议、参与志愿服务、落实工作人员的住宿、为大家筹集物资,“一定为全体业主守护好大家共同的家园!”

组织多名业主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无疑是一场硬仗。社区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核酸检测井然有序。学生们要上网课,社区就积极协调、合理安排,开辟了专门的学生检测时段。

封闭管理期间,大批志愿者与工作人员进驻小区,住宿成了难题。小区业主们主动将店铺提供给物业、特保以及街道与居委的工作人员住宿,捐赠食品、饮料,源源不断。

“我们每个人都对抗疫胜利充满信心,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尽情拥抱春天!”林龙全说。

新民晚报记者姚丽萍

全力破解卖菜难,居民写信写诗表达感激

“奥密克戎裹挟着春寒,袭击了繁华的魔都,处在疫情之中的魔略显清冷。面对着疫情,魔都没有后退,而是迎难而上,开始了‘人民战争’的反击。我们在罗一居民区书记侯海燕的带领下,封小区、清楼道、做核酸、宅在家,一步一个脚印,在抗疫中涌现出无数动人的事迹,如春风一般温暖着每位‘罗一人’的心。”

图说:罗一居民区核酸检测有序开展罗一居民区供图

这是一封来自居民的感谢信。今天,记者从金杨新村街道获悉,在封控期间,围绕大家关心的买菜难、核酸检测等问题,罗山一村居民区展开了一场抗疫“总动员”,居民不仅写信,还赋诗一首表达心情。

“原以为3月28日能解封,不料新一轮核酸筛查开始,解封推迟了。对于一些准备不足的居民来说,买菜成了揪心的大难题。然而,3月28日早上,我打开手机,眼睛顿时亮了!在居委的组织下,大家可以在网上订购套餐,有素又有荤,而且是浦商集团这样的大公司,价格公道、质量保证,比小菜场要便宜得多,还不用人挤人排队,减少了风险。”写信的居民表示,“罗山一村居民防范群”立刻变成买菜购物的“热线群”。居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安心在小区里等待做核酸。

有的楼组长用心用情关心着每一个人,得知有人没了蔬菜,马上把自己家的卷心菜送了过去。邻居们互帮互助,调剂蔬菜,印证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关心、关爱,如春风般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在居民区书记、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细心的人发现,这几天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多了几张“生面孔”。原来,一位居民的女儿是物业经理,临时住在母亲家,没想到核酸筛查小区被封控,她就留了下来,自告奋勇当起了社区志愿者。她跟着侯海燕书记开展抗原自测,从下午3时一直忙到晚上12时,踏实勤恳。后来,她又当起了网上买菜的“登记员”,不嫌麻烦,尽力满足每一位居民的需求。这几天新一轮核酸筛查开始后,她一大早又投入了核酸检测的志愿者队伍。

面对种种感动,这位居民忍不住赋诗一首——

淫雨霏霏病毒猛,

寒风敲窗魔都冷。

万众拨云终见日,

春暖花开乃升腾!

“相信经过抗疫难关,上海将会越来越好!”居民们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宋宁华

他们这样承诺: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

“喂,是瑞虹新城一期居委会伐?我急死了,哪能办?”晚上近6点,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虹新城一期居委会办公室接到陆先生的求助电话。原来,陆先生的母亲因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父亲患肺病,平日在家靠微型氧气机供氧,氧气机每天都要定时更换新的纯净水。陆先生平日里都会过来照顾二老,但他所住的小区因疫情防控需要实施封闭管理,核酸报告没有出来前不能外出,这可把他急坏了。

图说:老伙伴志愿者为老人服务龙钢摄

居委干部徐吉敏接到电话后,拉上正在吃晚饭的时丽芳,迅速赶往老人家中。她们通过手机连线陆先生,按照其口头指导,帮助老人更换了氧气机中的纯净水,调整好老人的吸氧管,直到老人能正常使用后才离开。“你们放心,如果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居委干部的话让陆先生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两位老人和电话那头的陆先生连声道谢。

一句“随叫随到”的背后是居委干部的默默付出。徐吉敏的先生一直在外地工作,现在由于各地防控政策也暂时留在外地,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重担都在徐吉敏一个人身上。女儿要居家上网课,徐吉敏就天天带着女儿一起上下班。社区网格化核酸筛查当天,徐吉敏负责居民信息登记和指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cp/114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