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露地春种叶类菜长得快,必须注重四项措
春天种植的叶类菜,如苋菜、韭菜、小青菜、生菜、茼蒿菜等。这些菜都是速生菜,一般在四十天左右可以收获。但有些种植者下种都将近2个月了,菜株还是长不大。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采用措施不对,没有抓住重点。下面我分享给朋友们四点措施,也许对你种植速生菜有帮助。
一、“热”种促全苗
大家都知道,凡是春种叶类菜,一般发芽出苗所需温度在15度以上。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0~30度之间。在春季露地条件下种菜,不能只看二、三天内温度达到来播种温度,而必须以后10天内温度也不能低,这样对种子出芽才能有利,出苗后快速生长。而今年前几天气温变化就是很好例子,一连6天温度在20~27度,从本月15开始,一夜北风,气湿明显下降,接着下起雨雪,17日早晨最低气温到0度。所以在10~12日种下的菜会延迟出苗,如果是进行催芽播种的,幼芽会受冻。
因此,建议种菜要“热”种。所谓热种就在气温稳定后,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再推迟3~5天播种。这样土壤温度稳定在20度以上,气温在24度以上时,种子发芽快,出苗后气温逐渐升高,幼苗可一鼓作气长起来。有经验的农民常说“热苗子”长得快。如象前几天这样的情况,出苗的蔬菜芽,肯定会受冻,形成“寒苗”即僵苗,几天后气温再回升到一定高度后,菜苗迟迟不发苗,影响以生长。
所以建议清明以后种植叶类菜较为适宜,出苗后能迅速生长。
二、足墒播种
足墒即土壤水分充足,水分是种子发芽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易旱的春季,如果在播种时土壤水分不足,种子不能吸足水而延迟萌发,或不能完全萌发而“吊死”。所以,足墒下种不仅能一播全苗,还利于幼根生长,为蔬菜幼苗快长打下基础。什么样的土壤为水分充足呢?简单判断方法是:取5厘米深的土壤用手直接能握成团,平胸高落地即散开,为适宜含水量。用手握不成团即缺水,要在下种前进行浇水造墒,浇水后当土表皮泛白后才能播种,不得播后浇水。防止表板结,卡苗不能出土。
为保证土壤有足够水分,可在播后立及在地面上覆膜保湿保温,当有80%种子出芽时,将膜去掉,防烧苗或产生高脚苗。
三、巧浇水
浇水方法要巧:蔬菜生长靠的是根系强大吸收能力,这就要求土壤不板结,始终疏松通透,氧气充足,温度传递快,根系扩展迅速。所以为防土壤板结,浇水要巧。幼芽期(1~2叶)需浇水可用喷雾法补水,也可使用滴灌法。苗大以后可小水轻浇。切忌高泼远泼而下。总之要千方百计不让畦面板结。
浇水时机要巧:早春蔬菜生长的主要矛盾是温度。水热溶量大,可以保温升温。但早春的水是冰冷冰冷的,冷水浇地会带走大量热量。所以,可以在晴天中午高温时段浇水,下午晒几个小时太阳,水、土层可吸足热量,有利于生长。这叫“热浇”,也是农民的经验之谈。切忌早晚不浇水,到气温稳定在25度以上后可在早晚浇水。
四、追肥少量多次
叶菜干物质较少,加上根系发达,在施足基肥条件下,生长前期可不施肥。到5叶以后,结合浇水可冲施氮肥,促叶片生长。每次每亩施尿素8~10斤。相隔15天再冲施一次,采收前7天停肥。为充发挥肥料的作用,采收叶可采大苗小,延长采收期而提高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