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姜农用勤劳双手种出幸福生活
绿色爬满山坡,山花绽放田野的丰收季节,曾广明夫妻俩的蔬菜种植基地一片葱茏,近十个品种的蔬菜,有的已成熟待采摘、有的青翠欲滴、有的花开正艳。“放菜苗的时候一定把握好尺寸,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否则会对蔬菜的生长有影响。”下午4点,曾广明和爱人何世仙顶着烈日正在田间忙碌,他们将生姜收获后,在空出来的土地种上莴笋。
蔬菜种植,打开幸福大门“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在曾广明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曾广明是土生土长的西彭镇长石村人,早些年,也外出打过工。现在,他与妻子在家种菜,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小康生活。
谈及今年是他种蔬菜的第几年时,曾广明说,具体多少年已经不记得了,印象里好像一直都在和蔬菜打交道。最开始种蔬菜来卖时,以种生姜为主,时蔬在够自己吃的情况下才拿到镇上售卖。直到年,曾广明将种植的重心转到了时蔬上。
“姜种是在每年的清明前后种下,在年的时候,种下去的姜种,却迟迟看不见长起来,挖开土一看,姜种全烂在了地里。大面积种植的长石生姜遭遇了‘姜瘟病’。”想到“姜瘟病”出现后的场景,曾广明语速慢了下来。“姜瘟病”频发,生姜存活率不到10%,这让村里的很多生姜种植户种怕了。
在“姜瘟病”频发的那些年里,曾广明家开始种应季蔬菜售卖,直到年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长石村人在西彭镇党委政府及乡村振兴办的指导支持下,建立起了合作社,决心恢复长石生姜,此时区农业农村委也派出了技术指导员来到长石村,帮助农户恢复生姜种植。
“如果不是区农业农村委,改良了种植生姜的技术,我们可能还是在种应季菜卖。”但作为一名长石村人,曾广明心里还是惦记着生姜,现在他用新的技术种植出来的生姜,个头比起之前的饱满了不少。
政府扶持,助力产量提高“我们长石生姜的好,是出了名的,市场上一提到我们长石村的生姜就不愁销路。”提到那时的生姜种植,曾广明脸上充满了自豪,“现在村里的村民很多都又开始种姜,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长石村的生姜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因其嫩、脆、鲜、根茎长而远近闻名。十多年前,长石村家家户户都种植生姜,全村种植面积最大时有余亩,年产量余吨,产品不仅供应重庆主城区,还远销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谈及长石生姜,曾广明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年来,长石村成立了长石生姜合作社,完成了50亩的生姜种植基地示范点建设,大大提高长石生姜的产量和质量。大棚避雨种植、科学按时播种、运用有机肥无公害种植,新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姜瘟病”发病率,姜种存活率达到了90%,这让种植户们有了继续种植生姜的信心。
“农技师教我们用新的方法种植生姜,拉沟种植、施肥和以前都不一样,姜在地里长得好,生姜种植的收入是种植蔬菜的两三倍。”曾广明说,区农业农村委还给种植户开设田间课堂,在田间地头实地为种植户讲解生姜种植新技术,指导种植户播种、施肥。
“生姜的种植时间在清明节前后,二月底到三月初都是重要的前期管理,包括除草、翻土、土地整形、选姜种、打姜窝等。”曾广明说,但年初正好赶上疫情,如果前期的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影响生姜的质量还会降低产量。这个时候,长石村里组织了向阳花农技牛人志愿服务队的10多名志愿者来帮村里的生姜种植户,一边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村民分时段、分区域耕作,一边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不是村里的帮助,今年的产量肯定会降低。”曾广明一边种手里的莴笋苗一边说,“姜这个东西啊,旱不得,涝不得。前一段时间不是一直下雨吗?然后又暴晒,今年能有现在这个产量真的哪一步出了问题都达不到。”
“生姜去年种了一亩地,亩产多斤,这几年生姜的价格一直都不错,预计一亩地能挣三四万。”曾广明说,看着生姜的生意越来越好,今年还扩种了半亩,生姜上市的时候,一天平均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呢。
富了不忘众乡亲,曾广明主动向村民传授生姜的种植技术。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村里大部分农民和他一样又重新开始种植生姜。今年,长石村的生姜种植户越来越多,生姜种植面积达到了余亩,年收入达到余万元。
幸福生活,笑容越来越灿烂“这个莴笋苗,一亩能种根左右,一斤能卖4元,刨除成本能赚一万左右。”曾广明说,现在家里一共包了2亩地种菜,莴笋、丝瓜、藤藤菜、小青菜、茄子、水萝卜,收完了一样又栽另一样,一年四季接着茬地种,地里总是绿油油的一片。前几年,夫妻俩又借着村里发展生姜的东风,搭起了几个塑料大棚,不仅提高了生姜产量,还增加了能种的蔬菜品种,各种蔬菜,一年到头都能络绎不绝地上市。
“这些蔬菜都是今天早上起来,刚从地里摘的,像藤藤菜这种叶子菜不能放,必须当天摘当天卖。”每天早上3点多,曾广明夫妻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将不易存放的蔬菜摘处理好后,曾广明先将妻子和蔬菜运到西彭镇农贸市场,妻子进行蔬菜销售,自己则回田间打理菜地和将新的菜苗种到地里。夫妻俩分工明确,丈夫管种菜,妻子管卖菜,自己种菜自己卖,蔬菜从地头直接到摊头,少去了中间批发的环节,既不用担心菜种出来没人收购,又能多赚一点钱。
现在,顾客们知道她家卖的菜是自家种的,又新鲜又放心,生意就特别地好。常常是下午还得抽空再去地里拔一些来“补充货源”,有时候天都黑透了还有不少顾客来买,想早点收摊都不行。
为方便群众出行,村里修了路、装上了路灯;为给村民提供休闲的场所,村里修建了11万平方米的乡趣公园。现在收入增加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更有奔头了。在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曾广明一直在奋斗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