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名贵的青花钴料ldquo苏麻离青

 

专业的视角剖析收藏严谨准确的把握市场

目前实物发现“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延于宋代,成熟于元明,收藏、鉴赏青花瓷必须认识青花料,青花料经过高温烧制出现的蓝色是氧化钴,属于釉下彩、高温瓷。

由于不同的青料、来源和质地不同,再加上窑工技术等原因,对于青花瓷的发色质量、呈色色调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也是中国经济、科技与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演变,创就了伟大成就。

而这些‘特征差异’也为青花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收藏家对青料的来源品质、发色呈色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是鉴定青花的基础。

尤其是‘元明两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瓷化程度高、发色艳丽、釉面光洁,更具有迷人般的艺术美感与视角效果,元青花在胎质淘洗、形制、透明釉及窑温还原焰的掌控逐步成熟,元青花的成功烧制为青花瓷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简称“苏料”。

根据‘百科全书’其名称来源的一种说法是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

另一说是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传说产地‘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有一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命名。

据考证,古时‘伊拉克’的萨马拉在公元9世纪与中国唐代贸易密切,也是波斯帝国最重要、最大的制陶中心。

‘萨马拉’在古代的发音一直是Samarra,拉丁文写为Sumere,叙利亚文是Sumra,这发音与‘苏麻离青’相同。

“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稳定。

‘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故在适当的火候烧造及还原氛围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

而且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现代‘光谱技术’分析来看,氧化钴CoO,成色为深蓝,它是最稳定的一种呈色剂。

不管是‘重复烧’还是在任何的釉料下,它都呈现稳定的蓝色。

艺鸣轩研究馆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与实物考证,据科研实验:0.25%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出‘艳丽’的蓝色;

1%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出‘非常深’的蓝色;

‘氧化钴’稍高于1%时,则会呈现‘蓝黑’或‘黑色’。

作为一种‘产于国外’的青料,苏麻离青在中国出现,与元朝及明初‘郑和下西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万历’十七年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

“……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是有关‘苏麻离青’最早的文献。

‘明代万历’十九年()《事物绀珠》“永乐宣德窑”也记载:

“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另有‘万历十九年’高濂《遵生余笺》亦有“宣窑之青乃苏渤泥青”的记载,随后的数百年,关于‘苏麻离青’屡有著录。

史料记载:苏料不易,惜如黄金。说明当时苏麻离青料的珍贵,犹如黄金般名贵与来之不易,元青花得权贵珍爱与赏识。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瓷器生产的发展。

使得各窑口整合,可以将‘苏麻离青’及文化用在青花瓷的绘制与烧制上,制品美观精致,发色明艳,呈色稳定,纹饰艺术更加丰富。

特别是瓷器烧成后的‘晕散现象’俨然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视角美感,层次、浓淡分明,此时的瓷绘艺术开创了中国水墨画与写意画的先河,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具有‘焦墨技法’的奇特效果……

分享是一种智慧

艺鸣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hq/111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