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冰冻海鲜不如活鲜OUT

 

导语

爱吃海鲜的朋友们都有个普遍认知,那就是活蹦乱跳的海鲜一定比冰冻得硬邦邦的更新鲜更美味,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普及下冰冻海鲜的必要性。

超低温冷冻保鲜

对于喜爱吃生食的吃货们很多人对超低温冷冻这个词一定不陌生。这是由于生鱼片中可能存在广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生鱼肉需经过低温冷冻才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美国FDA规定鱼肉必须在-35℃冷冻15小时,或是-20℃冷冻7天后才能生食,而欧盟要求-20℃冷冻超过1天。以低温冷冻,藉此消灭寄生虫和细菌。

低温冷冻广泛的在各类深海远洋船只上进行使用。将捕捞上来的海鲜迅速降温至-40℃度以下(经常是-60~-70℃)。

这样最鲜活饱满时迅速超低温急冻快速跨过鱼肉体内水分冰晶期,形成冰晶颗粒最小状态杜绝了水分的丢失,抑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对食物的破坏,使食品几乎不发生氧化变色和脂肪的酸败,保持了海鲜的原色、原味和原有的营养物质,完全保持了海鲜的鲜嫩肉质。

家庭常见的-18℃

家庭的冰箱有分冷藏室和冷冻室。冷藏一般在5~8度而冷冻室是零下18℃。

为什么冷冻室温度非得是零下18℃?水到零度以下就结冰了,这是大家共同的认识。然而冷冻室存放的不是上百升矿泉水,而是各种各样的食物。食物中含有大量水但这些水同时含有大量的盐、糖等物质。(就像每1升海水中大约含有35克盐,所以平均起来,要到零下1.33℃时海水才会结冰。)要想把食物冻结,得保证足够低的温度。

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罪魁祸首。而微生物本身对不同温度的适应范围,在食物的冷藏和冷冻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嗜温菌和嗜冷菌。一般来说,能引起食物腐败和食物致毒的嗜温菌,在低于3℃情况下不产生毒素而对于嗜冷菌,一般得在零下10℃到零下12℃时才会停止生长。有的霉菌甚至要到零下15~零下18℃时才会停止生长。当综合了上述需要组合的条件以及对于能源消耗的需求最终家庭冰箱被设计在了-18°C

冰冻一定不如活鲜?OUT!

现在的保鲜技术来说,在外海捕捞上船后,在最鲜活的状态下直接进入船仓超低温冷库进行超低温急冻。最大程度地在最短时间内锁死肉质、汁液。解冻后就是刚捕捞上来的新鲜程度,鲜味方面甚至比长途运输后的活鲜还要好。更何况很多深海物种出水就因为气压变化而死亡,几乎不可能做到鲜活运输。

关于解冻

合理的解冻是保鱼品质的关键,若解冻不当,则会造成大量的汁液流失,导致食品风味、营养价值、质地、色泽等的变化,影响鱼的食用品质。

一般说来,解冻时间越短越好,色泽越接近原色越好。海鲜解冻,既可在1-5摄氏度左右的自然空气中解冻,也可用15摄氏度左右的自来水喷淋解冻,还可放在10摄氏度左右的流动水解冻。但不应放在静置的水中浸泡;切忌把海鲜放入温热水中解冻。

还有更好的方法——“低温解冻”。低温解冻能确保海鲜的可溶性成分不流失,让营养物质保留在肉质中,同时也保留了我们追求的那一口“鲜”。冰箱的冷藏层温度能控制在4.4℃左右,这个温度是减少食物传染疾病的合适温度;低温的解冻环境,也让细菌活动缓慢,解冻后的产品更新鲜、安全。

操作方法:把冷冻的海鲜从冷冻室取出后,放置在冰箱冷藏室(0-3℃)解冻,一般需要24-36小时;建议把食材提前一天取出,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解冻的差不多了(具体解冻时间还是要看食材的大小)。解冻时把食材放置在可排水的容器中,避免融化的水汇聚后浸泡食材,从而影响品质。用来解冻冰箱的冷藏室不要放太多太杂的东西,冷空气需要足够的循环空间来保证食品安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jz/111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