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白菜和乌塌菜的栽培技术,农户们不妨看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根系分布均较浅,须根发达,再生力强,主要根群分布在20cm以内土层中,横向分布也较集中。适于育苗移栽。营养生长时期茎短缩,但在高温或过于密植时茎节会伸长。花芽分化后,遇温暖气候茎节伸长而抽墓,品质下降。叶片柔嫩多汁、大而肥厚,为主要食用部分。叶色及形态依类型和品种而定,有浅绿、绿色或浓绿色等几种颜色,叶形有匙形、圆形、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多数叶片光滑,亦有皱缩,少数具平毛。

叶全缘或有锯齿,波状皱褶,少数基部有缺刻呈花叶状。叶柄宽而肥厚,柄色有白、浅绿或绿色,断面扁平,一般无叶翅。内轮叶片舒展或近叶身处抱合呈束腰状,而叶柄抱合成筒状,基部肥大。总状花序,有1-3级分枝,花黄色,虫媒花。果实为长角果,成熟时易开裂。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千粒重1.5-2.2g。种子成熟后有较短的休眠期。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为半耐寒性蔬菜,性喜冷凉不耐热。种子发芽适温20-25℃,在平均气温18-20℃时生长最好;普通白菜能耐-2~-3℃的低温,乌塌菜可忍耐短期-8--10℃的低温;在25℃以上的高温和干燥条件下,生长衰弱易诱发病毒病。种子萌动后,即可感受15℃以下的低温通过春化。要求较强光照,在阴雨弱光条件下茎节伸长,生长细弱,品质下降,低产。在长日照和较高温度条件下,有利于抽季开花。

性喜湿但不耐涝,全生育期都要求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若土壤缺水则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组织硬化粗糙,不堪食用。水分过多则因根系窒息使叶子萎蔫,严重时会因沤根而死苗。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富含有机质、保水肥力强的黏壤土或冲积土最为适宜。较喜氮肥,缺硼时易引起餓素症。

二、品种类型

据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特点将以上两个变种分为如下类型

(一)普通白菜变种

据成熟期、抽墓期和适宜栽培季节分为三类。

1,秋冬白菜以秋季栽培为主,冬性弱,翌春抽墓早,植株直立或束腰,耐寒力较弱,质佳,南方栽培较多。较优良品种有矮脚黄、杭州油冬儿、矮杂2号、矮杂3号等。

2,春白菜植株多开展,冬性强,耐寒,江南晚秋播种行越冬栽培,翌春3-4月抽囊。较优良品种有上海的三月慢、四月慢等。

3,夏白菜在夏秋高温季节栽培,较耐热,生长迅速,抗高温及暴雨,抗病虫害。较优良品种有南京矮杂1号、夏冬青(J11青菜)、苏州青等。

(二)乌塌菜变种

按株型分为塌地型和半塌地型两类。

1.塌地型植株塌地与地面紧贴,较耐寒。较优良品种有常州乌塌菜,上海小八叶、中八叶、大八叶、油塌菜等。

2,半塌地型植株不完全塌地。较优良品种有南京飘儿菜,黑心乌、成都鸟脚白菜等。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安排

长江以南可据不同季节选择相应品种排开播种、四季栽培、周年供应,北方地区结合设施栽培基本上亦可周年生产。并可与大田作物、瓜类、豆类等蔬菜进行间套作,还可在果园、桑园内利用隙地栽培。

四、栽培技术

宜采用育苗移栽,苗龄30-50d,长有6-8片叶时定植。苗期间苗2次,勿缺水肥,起苗时浇粪稀水。定植密度因品种而异,开展度小、采食幼株的行株距为15-20cm见方,开展度大、采食成株的25-35cm见方。乌塌菜宜深栽没茎,保护幼苗安全越冬。田间管理以肥水和防治病虫为主。

定植后浇粪稀水,以后每隔3-4d浇一水,生长期间要不新地供足水肥并可叶面喷肥。普通白菜和乌塌菜的采收期依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消费需要而定,较为灵活。一般定植后30-40d可陆续采收,若采收成株则需50-60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jz/112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