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学习中庸27儒家思想简
有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0604/4399200.html感谢您阅读青菜日记。青菜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然后将阅读的内容浓缩至字以内分享给大家。如果这些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就是青菜最大的愿望了。今天,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我们传统儒家文化经典《中庸》。青菜阅读的是《华杉讲透大学·中庸》一书,分享的内容也基本来自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书店购买!儒家思想和《孙子兵法》,就是我们的企业战略和企业价值观的文化母体,找到母体,就活明白了,活洒脱了,从心所欲不逾矩,遇之左右而逢其缘,志有定向,止于至善。儒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一、周朝,孔孟的儒家二、汉朝,董仲舒的儒家。三、宋朝,程朱理学。四、明朝,阳明心学。五、清朝,糟蹋儒家。下面一个个讲。第一个,是孔孟的儒家。就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他自己在《论语》里说的:“道一以贯之。”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呢?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就是忠恕之道。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你想要的,别人也想要,你想实现的,别人也想成就。忠道,就是成就他人。这是什么啊?是领导力,是最重要的领导力!成功是成就自己,而成功之后,就是成就他人。或者说,在成功之前,你也要时刻想着成就他人。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在大会讲话要大家忠于公司,大家当然是鼓掌拥护的。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要问自己的内心,你是否忠于台下这一双双热诚的眼睛?关于下对上的忠,孔子说:“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还有一个对客户的忠。《论语》里曾子有著名的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第一省,为人谋而不忠乎?对于我们今天来讲是什么呀?就是忠于客户。朱熹说:“尽已之心曰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就是要尽心尽力。光尽力是不行的,一件事,你说“我尽力了”,就是推脱放弃了,要尽心了才是忠。现在我们老说做事走不走心,这就是忠!忠恕之道,一以贯之。接着说恕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自己想要的,那就知道别人也想要。恕,是自己不想要的,那就知道别人也不想要,就不要加之于人。所以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就是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简单吧?太简单了!但是,你要知行合一在每一件事上去践行,就会发现要做到的话非常难,如果你信奉这一条,就一辈子去做。曾子不是说“日三省吾身”吗,每天你复盘下这一天的事,有没有违背忠恕之道,就会惊出身汗来,违背太多次了!我们不停地在犯错在伤害他人,能这样自省检查自己,就是“克己复礼”了。孔子都是讲简单的事,子不语怪力乱神,也不怎么讲高深哲学的性、命、理、心等等,理学、心学,那都是宋朝的事了。孔子讲的就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的简单道理。还有呢,就是领导力。儒家之学,是君子之学。而儒家的君子,有两层含义:一是道德君子,二是在上位的领导者,就是讲领导力法则,这是我学习的角度。接着说孟子。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非常清楚。你琢磨别人的利,你手下的人也琢磨你的利你就会拥有一个利欲熏心的团队。你对别人仁义,你手下的人也对你仁义,相互仁义,你就会拥有一个仁义的团队。这就是义利之辨。理解不了义利之辨的人,也理解不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必有事焉,时时刻刻都不要忘了自己要做什么,每时、每刻、每事,都只管照既定方针原则去做。滴水穿石,日日不断,不要管什么时候有效果。还有一个词,叫作不要“将迎意必”。你不要老期待着事情的结果一定会怎样,怎么还没成功啊?怎么功夫还没练成啊?怎么我还没赚到钱啊?然后就想怎样能加快,这样就会贪巧求速,拔苗助长,然后就会弯道超车—车翻了。很多人也不接受这个思想,怎么能不问收获呢?这跟前面的义利之辨是一个道理,不是你问收获,那收获它就会来。我们不能结果导向地看问题,而是要因果导向地看问题。只问耕耘,是因为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你只管去栽培浇灌。不问收获,不光是因为问收获没用,还因为问收获有害。害处在哪里呢?航在于违背了勿忘勿助,干扰影响了你的耕耘。你一问收获,耕耘的功夫就间断了。你一问收获,就觉得进展太慢了,就要调整,就要拔苗助长,就把事情搞坏了。这个思想,不仅在个人修养学习上,在企业管理上也是一样,就是结果导向还是因果导向,是管过程还是管结果,是围绕耕耘下功夫,还是围绕收获纠结。结果导向,就是KP考核。过程导向,主要是企业文化。我曾经带华与华团队去GE克劳顿管理学院学习交流,负责人跟我们交流说:在GE看个管理者,不光是看他的业绩如何,更要看他是不是按公司要求的流程去做,有没有群策群力,动员大家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按流程,没有群策群力,他就算自己搞定了,业绩再好,也不是合格的领导者。为什么呢?领导者最大的任务,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没有群策群力,老板一个人把活儿都干了,儒家思想把这个叫作“自用自专”,团队就没有得到耕耘,未来就不会有收获。一个组织,不能持续地裂变,产生新的领导者,这个组织就不能发展壮大。老板一个人把事情都搞定了,别人都没参与,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巨大的风险。哪一天他倒下了,或者离开了,这个团队就垮了。一个公司,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组织能力。要把个人的技能,变成公司的技术。公司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技术领先,包括业务技术和管理技术。如果公司里各个小能人,八仙过海,各有各的招,最终公司就什么招都没有,没有技术资产积累,没有传承,就不能基业长青。要管理过程,而不是管理结果。你按公司的要求做了,大概率结果是好的,结果不好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公司也不能将迎意必。要复盘调整,这也是作为一个组织在进步。如果你自己另辟蹊径搞定了,那是偊然的,不但不能成为组织能力,而且带来了组织风险。孟子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孔子也有同样的感慨:“这大路上怎么没人走啊?难道人们出门不是从大门出来的吗?门前就是大路啊!路上怎么没人啊?”大路通向远方,要走大路,那么你只要日日不断,时间到,目标就到。你想加快,另辟蹊径,就会迷路。很多人不都是觉得自己这一行“赚钱太慢”吗?老想换条道,换过一次后,多半会发现更难赚钱,再换一条道,基本上这人就废了。
往期回顾(点击即可查看往期内容)
96期
学习《中庸》01什么是中庸之道,学习它有什么意义?
97期
学习《中庸》02“慎独”与“中和之道”
98期
学习《中庸》03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99期
学习《中庸》04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中庸之道”
期
学习《中庸》05胜心是学问修养的大敌
期
学习《中庸》06“义袭而取”和“集义而生”的区别
期
学习《中庸》07邪门的二十四孝,就是文化糟粕,以祸下愚
期
学习《中庸》08立志,是第一要务
期
学习《中庸》09道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期
学习《中庸》10君子之道
期
学习《中庸》11商业行为中并没有什么竞争关系
期
学习《中庸》12从小事做起
期
学习《中庸》13礼乐治国
期
学习《中庸》14亲疏有别,应区别对待
期
学习《中庸》15五达道、三达德
期
学习《中庸》16管理企业九经
期
学习《中庸》17做个诚心诚意的人
期
学习《中庸》18学习的五个过程
期
学习《中庸》19诚是最大的领导力
期
学习《中庸》20致诚之人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质
期
学习《中庸》21至诚不息的工作原理和标准
期
学习《中庸》22如何修养品德、修成正道
期
学习《中庸》23处世之道四原则
期
学习《中庸》24领导者的三件大事和六个准则
期
学习《中庸》25圣人的五条标准
期
学习《中庸》26我们应如何面对自己获得的名声
点击查看年分享的所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