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吃饭的潜规则点到最后一定会加个青菜

 

说起南北差异,前有北京3口人买斤大白菜惊呆南方人,后有腐竹白果糖水颠覆北方人的想象。中国地大物博,包罗万象,南北方虽然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无利弊之言,反而在茶余饭后增添了不少乐趣。

又比如这次在微博上,有一位北方朋友,在和南方朋友吃饭点菜上,也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也引发了各大网友们的讨论。

恕我直言,的确是这样的。

南方人,尤其是广东人,在吃饭点菜这件事上有很多讲究,可以说它们是“潜规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鲜明的文化现象。

就好比在外吃饭,在席间必定是先用热水过一遍碗碟杯筷子。想起之前去北方旅游,吃饭前做足了这一些列的烫杯烫筷子的“程序”后,看到服务员一脸疑惑+一脸懵逼地看着我们。

除了烫碗筷这件事,点菜也是有讲究的。

#必点纯绿的青菜#

不管前面点了多少大鱼大肉,最后都会问一句:“有什么青菜吗?”

这里的青菜不仅仅指菜心,我们指的是:空心菜、油麦菜、西洋菜、番薯叶、苋菜、大白菜、小白菜、茼蒿、莴笋、生菜、菜心、包菜、菠菜、上海青......

要是没点青菜,会觉得这一顿饭吃得一点都不健康,一点都不完整且一点都不养生。

或许有一些北方朋友会疑惑:

你点的农家小炒肉里,辣椒不是菜吗?不好意思,那不是;

那盘瘦肉炒豆角,豆角不是菜吗?不好意思,那也不是;

鱼香茄子煲,这算是菜了吧?不好意思,那也不是;

......

我们所说的菜,是对菜的色号有所要求,要全绿的那种;甚至对一些人来说,只要加了一点肉的,都不能算是青菜。(没办法,连胡建人都敢吃的我们广州人就是这么任性牛叉。)

而且青菜还有各种做法,有蒜蓉炒、有上汤的,有豉汁勾芡的......广州美食大都市,值得你掏钱来吃几遍。

#不喝汤也觉得不完整#

在广州吃饭,除了点菜最后必须得来盘青菜外,汤也是少不了的。

放眼全中国,大概也只有广府人才煲得出正宗的老火靓汤。点一煲靓汤,也成为大多数广州人在外吃饭会去做的一件事情。

饭前一碗汤,饭后一碗汤,像圈妹这种爱喝汤的,整顿饭下来可以全程都在喝汤。

而且我们喝汤也是有讲究的,夏天会多喝祛湿祛热的,秋冬会多喝滋润养肺的。这要是深究起来,会让北方的朋友听得一脸模糊吗。

都是地域辽阔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人头饭两个人分着吃#

点青菜,喝老火靓汤,这都是广府文化的一种表现,而还有更具有广州特色的,就要数“人头饭”。

当然不是人头做的饭,只不过在粤语中比较形象地表述了一人一碗饭而已。有趣的是很多时候,一碗很小的人头饭,我们会两个人分着吃。

可以理解为胃口小,吃不完一碗;也可以理解为,餐桌上要是没有白米饭,今天就跟没吃正餐一样,不完整。

北方吃粉面,吃饺子,可能就是正餐;而在这里,吃粉面吃饺子,更多时候算是一种饱腹的选择,很多人不当做是正餐。但现在因为生活节奏太快,工作过于繁忙,很多人也逐渐地以粉面饺子当做是一日三餐中的某一餐。

点菜不是什么大事,但它是表现中国南北差异的一个方式。就如同在广州人的婚宴上,我们时常都能看到烧猪,全身通红,也有一个喜庆的名字叫做“红袍迎亲”,象征着鸿运、吉祥;又比如近海的广东人,婚宴上会出现满大桌的海鲜......

“南北饮食之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是带有攻击性的事情。现在在广州经常能看到东北美食、西北菜式,越来越多广州人能接受并喜欢;而在北方也有了一些粤式餐厅,也有不少北方的朋友认可并接受这样的饮食文化。

走得再远,看得再多,再累的时候最想吃的,还是家乡的味道。

(白切鸡萝卜牛杂云吞面竹升面肠粉油炸鬼糯米鸡烧麦虾饺艇仔粥及弟粥濑粉水菱角碗仔翅沙河粉马蹄糕叉烧包流沙包煲仔饭煎堆牛三星牛腩粉猪脚姜鱼皮咸煎饼钵仔糕蛋散鸡蛋仔烤乳猪蜜汁叉烧烧鸭姜撞奶马蹄爽鸡仔饼榴莲酥马拉糕笑口枣糖冬瓜牛脷酥咸水角蛋挞......)

-

特会游

-

自驾度假

特时特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xg/111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