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有情今朝起,苏州人民都在抢he
从今天(6月15日)起,至6月17日,只要您在“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公众
和很多地方一样,苏州家家户户在端午自己包粽子,用青箬叶或青芦叶包裹糯米及各种馅料成三角圆锥形,这是小脚粽,或者包成筒状,叫枕头粽,放在锅里大火煮沸,然后文火慢慢煨,几个小时以后就好了。而苏州至今流行的粽子做法完全依古制,包粽子前一天用清水浸泡糯米,馅料有猪肉、火腿、赤豆等,名目甚多,大致分咸、甜、白三种,有荤有素,寻常人家都会做白水粽、赤豆粽、枣子粽、灰汤粽,考究如猪油夹沙粽,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放适量砂糖和油脂熬制成馅,馅中还夹一块肥肉膘,煮熟后最道地的是这块脂肪,香甜可口,望去晶莹如玉,是典型的苏州风味。白水粽清单可口,简单蘸白糖桂花酱,或者就这么吃,总之随人口味,是最本色的一种。
悬钟馗像
苏州端午习俗中一项内容是家里悬挂钟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挂整整一月之期。
从唐宋时期起钟馗就成为门神中的重要一员,而钟馗的来历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唐逸史》称:“明皇因疾,画梦蓝袍鬼徒一小鬼,擘而啖之。自称终南山进士,誓除天下虚耗之业。乃诏吴道子如梦图之,批其后曰:“灵祗应梦,厥疾全廖。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靖妖氛。”
历代画师画钟馗的不少,包括苏州吴门四家之一的画家文征明,也画过“寒林钟馗”图。端午挂钟馗像的习俗因此流传。
龙舟竞渡
更多精彩,请
苏州龙舟竞渡的最早起源当为“胥门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诗人邵长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到清朝,苏州端午龙舟竞渡盛极一时,地点众多,“龙船,阊、胥两门,南、北两濠及枫桥西路水滨皆有之。”
进入二十一世纪,古城苏州的端午龙舟竞渡依然延续,农历五月初五,古老胥门城墙下,在苏州人为纪念伍子胥而命名的胥江河上,彩旗飘扬,龙舟待发,吸引众多苏州百姓摇旗呐喊,为健儿们加油鼓劲。逝者已去,追思慕远,古老的民俗能延续在网络时代,令人感叹传统的魅力。
社会传真
大新闻大民生大服务
0
在这里看懂苏州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