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种青菜黑毛猪油,这锅土灶做出的猪油菜
吃惯了山珍海味
那些用淳朴古法烧制的菜肴
总是让我想起儿时的味道
加不止君
一起回溯香喷喷的回忆
▼
山珍海味可以没有,
但小时候的味道一定要有。
烧一把柴火,架一个铁锅,围着头巾的阿婆们在土灶旁加料、翻炒,不一会儿,厨房里便传来阵阵令人垂涎的菜香。
想必,这是上个世纪很多平常人家饭点时候的常态吧。
即便如今家家换上了煤气灶,可土灶却从未真正远离我们。因为,经由它烧熟的饭菜,不仅更香,还有一股家的温暖。
而旺山缘圆饭店的猪油菜饭,便是因着这样的缘故,吸引了众多本地和上海来的客人。
每天上午十点,周福妹来到厨房,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旺山村人,周福妹从小便吃着香喷喷的菜饭长大,自知地道猪油菜饭的做法。8年多前,她带着一身本领来到这里,成为菜饭的独属管家。
-猪油菜饭-
要做出味道正宗的猪油菜饭,每一种成分都着实讲究,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尽善尽美。泡米便是这第一步。
据说,这里的大米选用的都是优质的射阳米和五常米,香纯绵甜,口感软糯。“来的客人都说这米香咧”,周福妹将十几斤的米淘了几遍,然后倒在盆里,再加上适量的水。
等米泡了2至3个小时后,周福妹开始麻利地在土灶上生火。挑拣柴木,不断翻搅,掌握火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从小围着土灶台转的福妹来说,这样的事她再熟悉不过。
-福妹在生火-
不一会,厨房里便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灶膛的火映红了周福妹的脸。
如果你有幸在厨房目睹猪油菜饭的生产全过程,接下来发生的仿佛就是一曲交响乐,人是指挥家,而锅碗瓢盆发出的叮当声响便是动人的协奏曲。
将水舀入大锅中等待数几分钟后,福妹便将猪油下入烧沸的水中,而后依次加入青菜、盐和水。随着饭铲的翻动,厨房里弥漫开来阵阵扑鼻的香味,看来猪油菜饭快完成了。
-大锅冒起升腾的热气-
不过,你可不要心急。菜饭翻炒的差不多了,还得在大锅里用小火焖上个10分钟,如此出锅的菜饭才能更加香软、可口、入味。
作为60、70年代农村人的主食,猪油菜饭代表着许多人孩提时代欢快的回忆。
小时候,孩子们嘴馋,便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抓上几把。那时候哪有什么餐巾纸呢?男孩子吃得满嘴是油,便满不在乎地一抹,手瞬时变得油光光的。
有时候几个孩子玩游戏玩得火热,可一到饭点,他们裤脚一提,便一溜烟儿跑了。其实啊,他们是赶着去尝香喷喷的猪油菜饭呢。
如今,时代变了,可外婆做的猪油菜饭还是大家记忆里的“心头好”。66岁的福妹,大概就是我们朦胧回忆里那个手巧的外婆吧。
而缘圆菜饭主料和配料的“原生态”,也让来访的客人尝到了小时候温馨的味道。
在饭馆的外面,有一片菜田。猪油菜饭里的青菜,便全部出自这里。每天,福妹和她的同事们都要悉心料理这块菜田,为的,当然是能种出又新鲜又健康的蔬菜。
-菜地-
这里的猪油,可不是随随便便买来的,它由本地太湖黑毛猪熬制而成,无怪乎烧出的米饭松软可口却不油腻。
-猪油-
除了选用优质的食材,端上桌时的一碗自制辣酱卤汁也可以算得上是美味的一大功臣。在香气扑腾的菜饭上淋上秘制的汁,客人们便顿感饭里的鲜味又增加了不少,食欲自然不在话下了。
-辣椒酱-
有趣的是,因为酱确实非常鲜美,许多客人都要求能单独买这个酱,打包回去吃。
福妹的手艺好不好,可不是不止君说了算。
-饭馆全景-
听说,猪油菜饭的香味从旺山传到了上海。每到节假日,饭馆里聚满了驱车赶来的上海人。几家子人围坐在一起,说着吴侬软语,听着苏州评弹,吃着正宗的菜饭,别提有多自在了。
-唱评弹的地方-
“我们这里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客人都是周边城市慕名而来的,特别以上海来的居多”。
饭店负责人范进说,这里的猪油菜饭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要烧八大锅,一年大概能卖出桶。
猪油菜饭卖得这么好,大概,他们都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吧。
福利
缘圆猪油菜饭
小桶试吃
(共50份)
添加不止
获取领福利方式
——
跟不止聊聊
不止小时候就爱吃猪油菜饭
你小时候爱吃什么?
有没有让你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
跟不止君分享一下呗!
留言被选入精选的粉丝
有机会获得福利哦~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