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黎家人的竹文化之旅,从藤编竹契开始
“竹色君子德”,古时候的文人雅士常常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竹子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一种特有的类别“竹文化”,它根植于我们衣、食、住、行、娱的肌理中;浸润在文学、音乐、绘画、宗教、民俗、园林里,留下独特的文化印记。而黎家人的生活与竹也是密不可分,黎家人用竹子制作乐器吹奏出美妙的曲子、编制工具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在竹身留下记号记录债务……甜甜在上期推文介绍了黎家人的竹乐器,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竹子的另外两大妙用吧~藤编黎家人的生活用品,大都是他们到山上砍回野生的竹子制作而成的,用它们来编东西好看又耐用,快跟着甜甜一起来看看吧~小巧的腰蒌黎家人用的腰篓,首先要取一根粉竹,经过削、打磨等步骤后制作成长长的竹条;用小刀、胶杯等工具配合编出各种样式的腰蒌;最后用白藤收口,一个小巧的腰篓就在黎家人的手中制成啦~每一个腰篓的制作工艺不仅巧妙、精湛,每一根竹篾剥得都很薄很细、走势纹理分明,竹篾交接之处难见缝隙和小孔!黎家人对竹子的运用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不仅把竹子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在农业生产中也能找到竹文化的影子。竹管引水灌溉农田黎家人会把一根根又有些黎家人还会将竹子组装成自来水水管,引山泉到家中当作生活用水,但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们不仅会用竹子编成篱笆保护水稻、用竹条搭成架子种植豆角和茄子,还用竹子将小片空地围成菜园,在里面种上萝卜和青菜等蔬菜。竹子不仅可以编织成生活用品、灌溉农田,在黎家人的智慧下衍生了另一妙用,快跟甜甜来看看吧~“长5.2厘米,竹制,半圆桶状,上分别刻宽横纹5条、窄横纹5条”这是德国著名民族学家史图博(HansStübel,-)于至年在海南岛做黎族民族学考察时所收集的竹契,后辗转由故宫博物院于年交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竹契是海南黎族传统的契约文书,黎家人通过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刻痕来表示债务的类别与数量。竹契在清光绪前普遍被海南黎家人用作债务契约的“文书”,之后就逐渐被纸替代了。中南民族学院于上世纪50年代对海南黎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其中对于竹契是这样记载的:作为出卖或出典田地,都要刻竹为契。人们用一节竹筒,将所典卖田地的价值、数量,用刀刻在竹子上。甜甜用一个例子说明竹契的用法,假如一块田价值2头牛,就在竹子上刻两个类似数字“1”的横杠,每个1之间为固定的空隙,用“x”表示。将刻好的竹筒从当中剖为两片,双方各取一片,因此两端的数字和空隙也都是对称的如果出现出卖(典)方开始陆续还债的情况,双方就在一起在刻痕处削掉一个“1”,双方就把两个竹片对证一下,就相当于这部分债务已经结清了;一直到债务全部清了的时候,双方就会在一起把两块竹片当场烧了表示债务已结。小伙伴们明白了吗?生活中常见的竹子,在黎家人的智慧下演绎成独特的竹文化,小伙伴们还见过哪些竹文化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与甜甜分享哦~(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