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棵青菜在长大澄江县政协副

 

【彩云之南】1棵青菜在长大:澄江县政协副

张丽萍

这段时间,澄江县政协副主席张丽萍成了云南的名人,她的散文《1棵青菜在长大》在6月18日荣获了第七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一时间,这个消息通过《云南》、云南客户端、《玉溪》、玉溪等媒体,传遍了千家万户。

《1棵青菜在长大》初发于《滇池》杂志,并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年度佳作选本《散文》。而在此之前,她年也有《父亲的草房》《捡来的表舅一家》两篇散文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年度佳作选本《散文》1书。

冰心散文奖

是中国散文学会的最高散文奖项,也是全国专业散文评奖的最高奖项。该奖是根据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遗言并捐资于年设立的,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评选作品比往届紧缩了三分之一的评奖数额,作品评审更加严格。铁凝、贾平凹、迟子建、肖复兴、张抗抗等著名作家曾获冰心散文奖。至目前,云南有三位作家获此殊荣。

page1写澄江人澄江事

说张丽萍的散文,得先说说她这个人。她细腻,豪放,容易亲近,不太像官员,更像是老师和朋友,这是很多人第一次和她接触的感觉。她的体贴是入微的,诸如接受采访时,她会边与交换,边微笑着把剥好壳的瓜子递到你手中……

母性使然,让她写出了《1棵青菜在长大》,从栽种的青菜上寄托父母之爱、儿女之爱。

在张丽萍看来,小说是“我写”,散文是“写我”,她的散文,多以亲情为主,像第三本散文集《澄江笔记》,全是她熟习的人和事,写自己的父亲、母亲、丈夫、女儿、朋友,写澄江的风景风情,人物故事。

澄江是个安静的地方,张丽萍一直在做个静好的女子,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虽然在她获奖的散文中,她说“人,特别是女人,做了父母,就变傻了,自己的命不是命,儿女的命,才是自己的命”。感动了无数读者,但她从未忘记是澄江这块土地哺养她成长,是组织的培养和热忱的父老乡亲关心支持她走上了今天的工作岗位,她心怀感恩,工作自然尽心竭力。

澄江

之前,在她小说里,抚仙湖有一个充满无穷柔情空想的名字“女儿湖”。近些年,她不再隐讳称呼,而是直接写成抚仙湖。澄江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水县”,一个碧水环绕的宁静小城,她想通过自己的笔,书写澄江,赞美澄江,回报澄江,让更多的人认识澄江。

偶然间打开电脑,看到10多年前就写好的关于澄江的1本创作策划。小标题都已一一列好,却由于特殊的原因此搁置,终究没有付诸创作。看着后来写抚仙湖的作品愈来愈多,张丽萍很是后悔当初没有写出1本澄江的书。

澄江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澄江是她酷爱的故乡,张丽萍希望自己未来的作品更多植根于澄江,写澄江人,写澄江事。

page2获奖后的小插曲

张丽萍从前是语文老师,现在是县政协副主席,分管提案委、文史委工作,还要联系县上的重点项目工作。她劳碌,却很充实。

获奖以后,很多好久没有和她联系的朋友重新拨通了她的,纷纭向她道喜,暖心之余,没想到这篇获奖的作品却让她困扰了。

原来,她获奖的散文《1棵青菜在长大》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早在年12期就被《幸福生活》杂志转载,并把字左右的文章删减成了字左右。而在她获奖后,多家媒体、站采访报导时,链接了这篇删改过的文章,使其广泛传播。

起初,张丽萍其实不知道这回事,以为大家看到的都是获奖文章(未删改版)。直到有一天,有位爱好的读者将这篇文章朗读后传给她。晚上,她静下来仔细凝听,听着听着,怎样觉得有很多删减呢?上1搜索,才知道大家读到的并不是她取得冰心散文奖的原文。

未经同意,擅自转载并删改自己的作品,让张丽萍很愁闷。从开写到定稿,不知经过了多少次打磨,修改了多少次才拿出去发表。获奖后,却误导读者读的不是原稿。朋友得知后,支招说走法律程序保护个人知识产权,且还可借机炒作,让自己红上加红。但一直喜静,喜欢下班后练练瑜伽游游泳走走路后就安静读书写作的张丽萍,却不愿意这样做。她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处理方式,只要求对方删除络上改动过的文章便可。

其实,读者要读到原版文章很简单,进入“澄江张丽萍的新浪博客”,不唯一这篇获奖散文,还有她之前创作的更多美文值得品读。

page3文学就是写人性

“给他人1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张丽萍当语文老师时的理念,因此不断学习成为她的寻求。写作多年,不断浏览学习,张丽萍从过去的见花写花,见草写草,到如今的书写人性,她从选材到构思到发表,都更加谨慎。

写作,到了一定程度,都会遇到瓶颈。张丽萍也曾有过迷茫、有过苦闷。学习是最好的老师,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后,在和大师们的交换中,她对文学思考得越多,越深,就越畏敬,越不敢乱写,越写得当心。

一样一条河,很多人写的是河面,写的是两岸秀美风光,但张丽萍更喜欢写河底柔美的水草,河水里长满青苔的石头。透过表象看本质,这是她写作的一向寻求。在她看来,文学即人学,书写人性,是文学永久的主题。

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和成长经历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1棵青菜在长大》和张丽萍自己的经历、女儿的经历有着重要的关系。1棵青菜的成长进程,其实就是张丽萍个人的成长,女儿的成长,你、我、他,我们全部人类的成长进程。

附《1棵青菜在长大》全文(摘自“澄江张丽萍的博客”)

1棵青菜在长大

张丽萍

1

人,特别是女人,做了父母,就变傻了,自己的命不是命,儿女的命,才是自己的命。

再过一个多月,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就要回家过年了,我赶紧忙起来,早早准备好了过年的食品。比如叫我弟弟从老家带来了女儿爱吃的红粳米、山木耳、腌腊肉。弟弟又自作主张,带了山黄豆、蜂蜜、麂子干巴来,说前年女儿跟我回去时,特别喜欢吃这些,她这次回来,再整给她吃。弟弟把礼物拿下他开了7八百千米路的车子,连同他厚厚的爱一起搬进了我家。

几个月前,我和老公趁十一国庆节去探望女儿,女儿把青菜吃得嘎嘣响。我笑得喷饭,笑女儿的馋样。这孩子,在家时,哪会吃青菜啊!青菜这些蔬菜,要哄着,她才会一百个不宁愿地伸出筷子去夹一点。现在,离家久了,远在上海,举目无亲,吃不到妈妈做的饭了,当初的不宁愿,变成了迫不及待。

超市里买点青菜,我在女儿缺东少西的出租屋里做出来,女儿都吃得如此香。不一会,她那馋样,变成了她少小离家的辛苦——高中、大学、去英国留学、初到上海工作的不容易,一件一件显现在我眼前。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变成了眼泪,流下来。

我可怜的女儿啊。你阔别父母,阔别家,孤伶伶1人在外,原来是在受罪!你原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姑娘!

你这次回来,妈妈要补偿欠你的债,每天、顿顿亲手做饭给你吃。让你大鱼大肉吃够了,还把青菜吃个够。让你吃好了,吃饱了,回不来的这一年里,都不想家。

我不去超市买青菜,我要亲手种青菜给女儿吃。

2

说起种青菜,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我大约8九岁时,父母被错处,双双下放去菜地种菜。那个年代,物质缺少,菜种也不例外,只有青菜种,父母和叔叔阿姨们,就每天在菜地里种青菜。他们挖地,锄地,浇水,施肥,拔草,从没有时间闲下来。我们小孩儿去玩,碰到大人们挑大粪浇菜,就伸出小手捂着嘴和鼻子。或把手掌当扇子,在鼻子前用力扇来扇去,连声说臭臭臭,跑得远远的。

我们1放学,家都不回,直奔菜地去玩,不是想念父母。父母与我们的分离,仅仅是他们早上八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六点的上班时间。菜地离我们的家,也不远,几百米距离,穿过一片橡胶林就到了。是那时候,家里没什么可玩的,只有菜地,是我们的乐园。

菜地里有父母,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我们把书包丢在菜地中央的大草房里,一阵风跑出去,争着去翻开一个个土疙瘩。那些无处藏身的蟋蟀啊,田鸡啊,就从土里跳出来。我们小手1合拢,啪,连人跪下去,罩住了它。它想跑啊,拼命在我们手心里挣扎,饶得手心痒酥酥的,逗得我们咯咯笑。父母被我们的笑声牵引,改变头,望着我们笑笑,说一声这些疯娃娃,又低头干活。有时候,他们会扯着脖子骂我们,说死娃娃,再疯跑,青菜都被你们整死了。我们连忙停下奔跑的脚步,眼睁睁放弃正在追捕的猎物。如果猎物实在诱人,我们就会看一眼被整坏了的青菜,又继续不管不顾,跑着跳着去捉跳来跳去的田鸡和蟋蟀。就有大人手拿棍子走过来,边走边伸出手去扶头上的草帽。另外一只手,伸长了棍子指着我们骂,做出要打我们的模样。但还没等他走近,我们就尖叫着跑开了,又集合在另外1处开辟新的战场。

我们还会去菜地边的养马房玩。医院仅有的两匹大马,也赶着医院仅有的1架马车。那时候,杨叔叔可是我们心里的大英雄,绝对不亚于现在开宝马、奔驰的人,但杨叔叔没有一点脾气。我们伸出小手学着他一下一下给马抹肚子时(由于我们个子矮,够不着马背),杨叔叔总是一边梳着马鬃,一边和颜润饰地跟我们说话。只有我们趁他不注意,偷马草喂马时,他会骂我们。有时候,我们见他套车,就仰起小脸甜甜地问他:“杨叔叔,你要去哪里?”杨叔叔说要去某某地。我们就说我们也要去。心情好的时候,杨叔叔会捎上我们。我们就坐着马车,踢踏踢踏愉快地奔跑在柏油马路上。我们还会学着电影《青松岭》里的主人公,伸出马鞭,扬空一甩,高唱“扬鞭哎,那个咿呀甩哎,啪啪地响哎……”。

还有封叔叔,他总是放一群鸭子在菜地边的大沟里。鸭们一会儿高仰着头,不急不慢地划过水面。一会儿把头伸进草丛里,一下一下啄食。一会儿又把屁股高高翘起,埋头进水里去捉美味的小鱼小虾。不过快乐是它们的,我们不喜欢跟它们玩,倒是嫌它们碍事。它们常常会在我们就要捉到蟋蟀、田鸡的关键时刻,“嘎”地大叫1声,惊跑了就要得手的猎物。我们很生气,拾起土疙瘩,大骂着砸向鸭子。水面惊起一片浪花,鸭们四周流亡。封叔叔的叫骂声也穿过浪花,砸进我们的耳朵里。

3

父母种菜,是一份工作,但那份工作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心里有苦,有无奈,却没法向我们诉说,说出来我也不懂。我们只是随着正在吃苦受累的父母,傻笑穷乐。

我母亲,从小没种过菜,我外婆家没有菜地让她种菜。我父亲也没种过菜,我爷爷家一样没有菜地给他种菜。他们从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知道手捧书本之乎者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人到中年时,不得不用握笔的手,双双去菜地里捏锄头把,从头学种菜。他们心里,在流泪。可是,看到我跟弟弟在青菜地里翻滚奔跑的快乐,听到我和弟弟的笑声,做父母的1颗不安的心,也就得以稍稍放下。

他们的命,已变成了我和弟弟的命,只要我们高兴,只要能把我和弟弟

抚养长大,他们捏锄头挑大粪,也不觉辛苦不觉累。我们姐弟两个,像父母菜地里的两棵青菜,在父母的精心栽培下,一天一天长大。天干时,父母要浇水。天涝时,父母要排水。土紧时,父母要松土。长得茎高叶大时,父母要培土。有了病虫害,父母要赶忙配制药水,装进喷壶里,一下一下喷打在我们身上。

等我这棵小青菜长成大青菜,能回报父母时,父母没有享到我的福。我大学1毕业,就远走高飞,跟父母天各一方。就像现在,我的女儿飞去了上海,我在云南,遥遥相望。我当年只知道忙工作,忙自己的小日子,过年才回去看望父母。父母,却没有一天不把我牵挂。

那时没有,他们牵挂我,就写信,几近每天写,说的都是杂事,让我觉得可笑,也觉得烦。

他们总是说,天冷了要加衣,不要着凉。工作忙了,晚上烧水,要烫烫脚。

要多吃青菜,生活好过了,有肉吃,也要吃青菜,多吃青菜通大便。

要命,还管到大便了。我都做了母亲,管着女儿的大便,还要他们操这类心?

4

其实,我自己为女儿操心,也很可笑。

我不会种菜,我从小没有种过菜。

但为了女儿,我要学种菜,心甘情愿学种菜。

女儿在上海出租屋里吃青菜的馋样,我想起来,就想流泪。

这年头,超市里买来的蔬菜,残留了多少农药,只有蔬菜自己知道。我可怜的女儿,不及我小时候,每天疯跑在一个“洁净”的青菜地里,吃着干净而安全的青菜,而是生在每天吃农药蔬菜的时期,多么不幸!我要为回家来的女儿,开辟一方胃壁上的净土。

我快乐的童年记忆里,父母被一大片绿油油的青菜簇拥,我们在青菜地里顽耍长大。等我长大飞离父母了,父母吩咐最多的是要多吃青菜。这次去看望女儿,女儿最喜欢吃的蔬菜,也是青菜。

我请来种菜为生的表哥,在我家房前空地上教我种菜。他耐心地教我如何挖地、拌鸡粪、浇水,等菜长大了,又要如何中耕、培土。跟他学的时候,我像准备怀孕的女人,幸福而忧心忡忡。早些年,为了怀女儿,我也是这样精心做准备。现在,我“怀”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些青菜。我是1棵长大了的大青菜,要怀上小青菜,让它们赶忙长出来,快快长大,拔了煮给我女儿吃。

我照表哥教的一步一步去做,青菜果然长成。

奇怪,它们咋长得慢?好像乃至懒得长大,忘记了应当长大。我一天看青菜苗几回,出门上班看,下班回来看,在家里不断跑出去看,它就是不长,1寸也不长,每天都是老样子。我那个急啊,生怕女儿回来吃不成,真想伸出手去,揠苗助长。

我打问表哥,扯着嗓子跟老公嚷:“叫你早点种,早点种你不听,看嘛,女儿吃不到了。”

老公1脸无辜:“表哥说了嘛,卖菜秧的人也说了嘛,现在种正适合,女儿回来吃得上。”

我说:“你看它们长也不长!”

老公再不理我,说我无理取闹。

奇迹在我出差4五天回来后出现了。青菜一下子长大了,长高了,叶片在风中摇来晃去,像高兴的小人儿在鼓掌了。这小东西,是否是明白了我的心思,理解了我的心情,可怜我,想慰籍我,突然改变主张,花啦呼啦往上窜了。1天长1截,1天长一截啊。变高了,绿影婆娑了,相互挤在一起了。

这下子,我又着急了,女儿还没回来,这样疯长下去,等女儿回来它不就长老了吃不成了?

可青菜根本不理我,就是迎风长。

我急得一天几次站在菜地边,低声求它们,你们长慢点吧,长慢点吧,求你们了,不然,我的女儿回来,你们就老了,她就吃不成你们了。

它们却存心跟我作对,存心要长老,不让我的女儿吃,一天接一天,沐浴着阳光,纵情成长。

我又跟老公嚷:“这个青菜,叫你种晚点,种晚点你不信,看看嘛要长老了,等不得女儿回来吃了。”

老公无言以对。

我只好拔些青菜,自己煮了吃。

但我吃得不舒服,半点不开心。我要种给女儿吃,不是种给自己吃。我不要它们装在我的碗里,我要它们杂乱无章躺在女儿碗里,让她吃个够,吃个舒服。我自己吃了,一点不爽。

我每天拔青菜,都面露哀怨,心情懊丧。一名过路的大姐,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你不要连根拔了吃,要掰底下的叶子吃,保存着菜根,等你女儿回来,还有长出来的青菜吃哦。”

我恍然大悟,1迭声道谢,望着青菜,心里乌云尽散,一片阳光。

我赶忙伸出手指去数。还好,只拔了3棵,留下21棵,女儿回来9天,每顿吃1棵,每天吃2棵,二九一十八,够吃了,吃不完了。她吃够了我种的青菜,我这个做母亲的,就活得有意义了。

5

终究,女儿回家了。

大年初二清晨两点2十分,窗外一片黝黑,寂静无声。女儿随着她爸爸,跨进家门,微笑着,甜甜地叫了我1声:“妈妈。”

我赶忙把早就做好的鸡汤、叉烧肉、腌菜炒肉,逐一放进微波炉里热,又把早洗好的青菜,我为女儿种的青菜,扭断,放进锅里煮。青菜水水的,嫩嫩的,饱饱满满,手指1掐,嘎嘣蹦出水来,正好吃。煮好端给女儿,女儿夹一大筷放进嘴里。

我问:“好不好吃?”

女儿鼓着腮帮子说:“好吃,太好吃了。”

说完,咕咕笑,我也笑。

快一年了,女儿再次吃到故乡的菜,吃到妈妈种的菜,这顿年饭虽然不是大年三十晚吃,来得晚了些,但我这个当妈的,觉得这顿饭,才是我家真正意义上的年饭。

“多吃点。”我说。

女儿打个嗝,放下筷子说:“吃饱了,饱了。”

说完,她站起来,去翻她的行李箱,拿出几盒糖和其它礼物,说,这是给你们的,这是给我爷爷奶奶的,这是给我叔叔孃孃的,这是给我舅舅舅妈的……

凡是至亲,她一个都没忘记,人人都有礼物。

最后,她拿出4个红包,逐一恭敬地双手递给她爷爷奶奶,我和她爸爸。

我们都笑了。这小人儿,像我父母菜地里的青菜,像我菜地里的青菜,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工作第一年,就给我们尊长发红包了。

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突然,不知何人,大半夜地放了几个鞭炮,炸得夜色颤抖,我的记忆复活。

从前,我做女儿时,把父母的关爱看得天经地义,对父母身体里生出完全的牺牲精神,完全不懂。父母种青菜,手掌磨破皮,我只是看一眼,就跑出去玩了。现在,我做了多年的母亲,女儿不当心摔一跤,擦破点皮,都要心疼半天,女儿吃不到我为她种的青菜,也会急得掉下眼泪。

这就叫生命的轮回。1棵青菜出苗,一个人出世于世,嗷嗷待哺,等于对另外两个人做出宣判,从此他们必须把儿女的命,当作自己的命,这两个人,就是他们的父母。等儿女长大,自己成为父母,也开始栽种生命的小青菜,新一轮宣判,又在某个寂静的日子里揭开序幕,年轻的父母,又舍生忘死,加入了延续种族生命的浩荡队伍。

一棵棵青菜在长大,制造出一片琐碎庸常的繁忙。

这就是人世之美。

(原标题:1棵青菜在长大 澄江县政协副主席张丽萍作品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

长按









































北京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
白癜风的前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hq/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