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时期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
2岁到3岁的小孩子,前面的发展动作他已经完成了,关心自己,照顾环境这一块的能力,带到2岁到3岁,这个时期的小孩子,他的意识习惯逐渐的形成,是最好训练他们好习惯的形成,我们带领孩子如何怎么怎么样去融入,如何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家的一份子这样的一个意识。
从最简单的一个动作开始做,比如丢垃圾,整理自己的玩具,折自己的被子,洗自己的碗筷。
听起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幼儿园里头,这个事情的孩子对于这些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
2岁到3岁的孩子可以要求他折的整齐,我们要让孩子觉得做一件事情是非常快乐的事情,比如说一个被子有四边角,可以跟孩子说,我们玩一个找伙伴的游戏,左边这个角找右边这个角,跟孩子说让他们找伴,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带领孩子做折被子的游戏,孩子非常的喜欢。
当他的角对不齐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你那个角走在前面了,我们要走在一起,他就会知道走在一起,因为他有跟同伴走在一起的经验,所以他就会知道怎么把被子对折在一起,他就有办法把被子折的很好。当然被子要有一定的硬度,太软了比如像浴巾,是比较不容易完成这样的事情。所以要找一个比较容易完成的布料,让他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每天他醒来的时候就要教他练习折被子,在这个时期的小孩子负起责任的能力也从这里开始训练,你失去了2岁到3岁这段好习惯的扎根,负起责任的一个建立的时候,到了后面你会有一辈子的痛苦接踵而来,因为这个时候是他的敏感期。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非常执着,所以一定要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好,什么事适合他,什么……
当然你也不要直接给他一个标准答案,你觉得怎么样?你觉得怎么做更好?其实有的时候要去问小孩。
折完被子之后就去问小孩子,你觉得怎么样?你喜不喜欢?他很开心。
看到孩子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给他赞美,肯定他的能力,所以孩子就会很愿意去做其他的事情。
刚开始可能会不喜欢,要牵着孩子去完成这件事情,如果非常不愿意的话,可以自己做三分之二,让他做剩下那些。让他配合我们去完成这件事情。
如果给孩子太多差事,超出了他的意愿的话,他会也不喜欢做家务。先从他可以的能力范围内派给他做,他很愿意。
有关叠被子,做家务,今天找到答案了。很多妈妈抱怨孩子不做家务,其实要在孩子2至3岁的时候,用拟人化的方式,用被子找朋友角对角折起来,这样的方式孩子会很喜欢。所以来自内心的喜欢,来自内心想要去做这件事,干完以后我们又适度的给予赞美,赞美完孩子就更愿意喜欢去做。
在2岁到3岁的小孩子非常好动,对任何事情没有所谓的愿意不愿意,他是看你怎么去引导。当下不愿意的时候不是他不喜欢这件事,而是他已经疲惫了,或者是他的身体出了哪些问题生病了,都有这种可能,所以孩子对任何事是非常愿意去干的,包括叠被子,洗碗,整理家务,扫地,擦桌子,他非常乐意。就看你怎么去做这件事情。
妈妈做家务的时候不要抱怨这件事,如果你觉得做家务是很讨厌,很不耐烦的事情的时候,孩子也会跟你一样,会认为做家务是一件很讨厌的事,而不是一件开心的事。
收拾完之后我们带孩子看收拾完之后的情境,你看我把被子收到这里来,你觉得怎么样?好不好看?舒不舒服?你让孩子去看,慢慢他就会理解什么样的摆放会比较好。
原来把被子弄好这件事情会让妈妈觉得很开心,他就会在这方面去努力,去发展,去创新。我要搞一个变化,让妈妈有一个惊喜,在家务里面可以引导他的创新思考,对家务的引导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
妈妈很开心的做家务,这样孩子也会感受到做家务能给孩子带来开心快乐的时候,他是一定会很喜欢去做家务,而且他也会有一种存在感,也会认为自己被重视。
让孩子洗碗之前,一定要先告诉孩子洗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比如不要把水开的很大,溅到你的衣服,衣服湿了你会不舒服。讲第一次他不见得会做到,因为小孩子的动作可能没有办法去控制水龙头的大小,所以当他在执行这样一个任务的时候,往往会把衣服弄的湿哒哒的,同时也让他自己去感受,原来我这样洗会把我自己搞的不舒服,他下次就会去做修正。
所以不要去骂他,你骂他之后他脑子会把他所遇到的问题全部都会消除掉,就没有办法去反思,刚才是怎么做的没什么会变成这样?
当衣服湿了,只要告诉他没有关系,我们去把衣服换掉就好,这样不会着凉,让他知道衣服被溅湿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就不会一直在那边玩水,因为他知道这样会生病。
其实让孩子知道原因的时候,孩子是会配合的,这个过程是愉悦的,而不是用规定的,如果因为这个讲一堆负面的话,其实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因为孩子要听的不是这个。这个时候孩子还不会的时候,要听的是你怎么帮助他,你怎么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你的规定,不是你的约束。
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发展已经很丰富了,在一个月当中,我们要跟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互动,这是家长要去想的,比如让孩子主动去关心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要跟妈妈说妈妈晚安,谢谢你辛苦了,记得要早点睡觉哦。孩子每天在这样的每天的练习中,就会学会怎么关心家人。
早上醒来的时候,眼睛睁开的时候看到妈妈要问早安,说妈妈早,爸爸早,家里有爷爷奶奶的都要一个一个去请安,这个传统的文化都不可以省略掉。
不要看一个简单的事情,很多事情是从简单开始去发展他的大事。
怎么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读书?
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但是还看不懂字,故事可以把他当成修正自己平时比较容易出错的那部分,人格发展比较欠缺的那部分。
如果说孩子说谎,2岁的孩子会说谎,因为他懂得保护自己,他懂得自己这样做会被骂的时候他会用一个谎言来掩盖事实。不一定每一个孩子都会这样做,有的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会提前保护自己,这个不是所谓的对错,他只是用错了方法而已。
我们就用故事书来到导正这样的行为,所以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不见得让这个故事里面的内容去讲,可以去编,但心里要有一个目标,我今天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目标是什么,把那个故事的内容变成引导他去修正的那个行为这样的。
然后会问下孩子,你觉得小明这样做好不好啊?他一定会说他不诚实,或者是说他懒惰,或者是不勇敢,我们就可以反问一下,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会更好,有的孩子会回答,有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回答,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我的孩子的逻辑思考的定位在哪里,我怎么去引导他。所以这个2岁到3岁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2岁之前还没有一定的枝干,你要剪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3岁以后他的骨都已经木质化了,就没有办法就剪他,3岁的小孩子到4岁已经象一个小人了,已经变成一个人的样子。
所以这个阶段你要掌握这个关键点,要怎么把孩子变成你要的样子,要把握这个最后的时光。
看孩子欠缺哪方面的特征,就给他弥补,比如有的孩子非常胆小,就给他讲能够增强勇气的故事。
3岁以前的孩子讲故事都不用机器,最好是人的声音。因为这个时候是孩子最贴近的,最能够感受到心灵的那种交流的,就是人的声音,妈妈的声音,爸爸的声音,或者是爷爷奶奶的声音,他对人的声音特别特别的感到安全,感到温暖。
机器的声音不适合这个阶段,因为机器的声音没有抑扬顿挫,如果遇到害怕的时候,可以把你的声音去借助故事的情节做一个调整,让孩子沉浸在故事的图像里,他就会觉得他身临其境,那是不一样的。
人的声音他会把他图像话,接下来他3到4岁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一的一个经验去做一个累积。
一分钟小总结:
一、家长可以开始培养孩子“家”的感觉,从洗碗叠被子等家务开始
二、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对问题时最好不要轻易的给予标准答案,让孩子自己寻找
三、家长应“身教胜于言教”引导孩子进行劳动,以身作则,并适当给予赞美
3岁对于故事很容易理解里面的情节,而且会很喜欢去阅读,寻找他要的答案。
我们给孩子讲故事,会让他在脑中呈现我们讲故事的那个图像,
这样也会锻炼想象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自己会有自己的图像出来,对于她以后的记忆,读书,认知这块也会用这个技巧跟经验去完善他的阅读发展。
孩子在0到3岁期间,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比如音乐,我们应该给孩子听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好?
2到3岁的孩子已经很好动了,只要发挥他的运动,都好,不要局限于什么,因为每个孩子敏感的点不一样,也许他对动态的非常的有兴趣,也许对静态的也有兴趣。如果我们依我们的喜好来把孩子固定住的话,你要是选择错误的话,就会误了孩子一生对于音乐敏感的这一部分。就让孩子去选择,因为这时孩子已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了,他对音乐的敏感度会有自己的选择和喜好。
把选择权让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可以教他自己去放音乐,每一次他都放这个音乐的话,你就可以知道我孩子对音乐的敏感度是这样的。如果每次都是你自己去放的话,没有办法观察到孩子的音乐类型是哪一种。
孩子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孝亲和感恩?
0到6岁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任务和要完成的能力带到下一个阶段,所以经过培养的孩子从2岁开始就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每天下午4点半,父母来接孩子的时候,第一个孩子看到父母一定会讲:很高兴看到你,我爱你,会请妈妈坐下,会端茶,拿点心给妈妈吃,吃完点心之后,就自己拿自己的书包,有的小孩子会撒娇,说书包要妈妈带,太重,老师会跟孩子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
开始可能要依赖父母,两三个月之后他就已经知道背书包是他的工作,自然就会背书包。
品德教育不是用说教,是落实到行动中,每天的一点一滴去累积,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很多孩子五六岁孩子追着喂,两三岁的孩子怎么教?
其实这个阶段更好教,在家里妈妈做给孩子看,妈妈端茶给爷爷奶奶喝。孩子知道那是妈妈的父母,只是不会说。
然后和孩子分享,当我端茶给奶奶喝的时候,奶奶很开心。有时候感冒就跟他讲,让奶奶多喝茶就不会感冒。让孩子在我们的身上怎么去关心人。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行为模式,他观察到,其实他会做得到。
我们在跟孩子建立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营造一种很温馨很快乐的气氛,孩子会喜欢这样的感受。像那种紧张的讨厌的孩子一点都不会想要去接受或者去面对。所以当想要孩子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我要怎么样去制造一个温馨的画面,让孩子会喜欢。因为孩子对情感对爱是非常的敏锐,不会拒绝的。所以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每天一点一滴,哪怕他不愿意,至少我们每天都先做给他看,总有一天他会学会。在这个时候不能默默的没有引导他,有的时候去跟孩子分享,你倒茶给爷爷喝的那种乐趣和满足感,孩子会去感受妈妈的。
让孩子喜欢去做事情,妈妈自己要先做好这样的模范工作,身教,要告诉孩子这样做爷爷奶奶很开心,孩子就会模仿我们,孩子的内在动力,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及时去给他肯定,赞美他,以后他就会愿意这样做了。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你要不要试试看?明天爷爷奶奶来的时候,换你端茶给他们喝,我相信他们一定很开心,妈妈也会很开心,因为你做的很棒。
慢慢去引导他去做,而不是规定的。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深深的影响到孩子,只是很多时候没有察觉,其实孩子是一个非常敏锐的观察家,只是没有说出来。
3岁左右的孩子经常会去打人,父母认为孩子怎么会这样有攻击性,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一、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让他休息,坐在一边,看人家怎么互动。
二、要出去玩之前先跟这个小孩子讲,我们现在要出来玩了,请你给我们一个安全的场所,然后等下不可以打人,要用嘴巴说。(强调对的,弱化错的。)你可以做的到吗?你先想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就跟他们一起玩,如果还不行的话吗,没关系,我给你时间,你先坐下来,我陪你,我们看别人怎么玩。当你觉得可以用嘴巴说的时候呢,你再告诉我,我让你出来跟他们一起玩。
你放他出来的时候不要放很久,因为他那个习惯不会因为你讲一句话就会改变,当他还没有打人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个点,可以收回来了,请他去另外一个工作。我这时候需要你的帮助,可以吗?还是你要玩,他一定会喜欢帮你的忙。他那个事情做完了之后,就跟他讲,我今天看到你很棒,谢谢你。刚才在游戏场里面。肯定孩子的时候,话不要太多,因为太多了他会不记得。
很简单的,很有力的,让他很清楚的你在表扬她什么,你在强调他什么。让他觉得原来我在没有打人的时候老师是这样的开心,原来我这样打人会带给别人这样的不安跟焦虑,让他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问他刚才你玩的时候开心吗?你觉得同学有没有很开心?
其实我们要去问小孩,每天每天,这个动作要持续做,不可能你今天讲完他明天就不会打人,没有那么轻松的事。
当孩子打人的时候,我们让他独立开来,让他安静,这时候就脱离了原来打人的那个环境,这时候需要陪伴他,当我们去陪伴孩子的时候,孩子这时候就有安全感,可能就会自己去思考,我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再跟他讲再去那边玩,不可以大人用嘴巴说,孩子愿意了,要强化用嘴巴说,弱化打人。做的好我们及时给予鼓励。在这个过程,有陪伴,有设定一个游戏规则,用嘴巴说,他做到了我们给予及时的赞美。
一陪伴,二设定游戏规则,三陪伴他一起玩,四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他,这样慢慢就改变过来了,而且还不能让他回到那个环境太久,他会习惯性的。
每次要玩的时候一定要先提醒。
昨天已经做到了,今天不一定做到,所以一定要提醒,提醒到你认为是安全了。
2岁多的孩子吃东西,吃到自己不喜欢的,马上把他吐出来,不管是哪里,地上桌子上甚至满地都是,家长就骂孩子,甚至打他的小手小屁股,最后还是没有用。
我们要先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吃这个,大部分都是青菜,会吐。可以先让他吃一口就好了,先让他习惯这个味道,不要去要求他吃很多,慢慢去跟他讲,我好喜欢吃这个菜,因为我吃这个菜之后,我发现我的眼睛变得很亮,或者是他很在乎他的头发,或者是他会在乎他的什么,你就跟他讲,说我非常喜欢吃这个菜,你要不要试试看?吃了以后呢,吃一次头发会更好看,吃两次眼睛会变亮,吃三次你会发现你穿任何衣服都很好看,我就是这样变漂亮的,你要不要试试看?
所以你要大口大口的吃给他看,他就会思考你为什么那么爱吃青菜,你要告诉他吃青菜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当然也不可能讲了就会吃,这样一天一天讲给他听,这个青菜是那么的好吃,你没有吃会失去什么,很可惜,这样他就会去吃。
如果他真的不愿意,你可以包饺子,他只要吃到青菜的味道,吃下去,慢慢就会习惯。
刚开始的时候,任何事情要教导他的时候,绝对要让孩子有一个敞开的心,快乐的心,悦纳的心他才会接受。
不要给自己一个不合理的期待,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这样,一定是失败的,哪怕这碗饭吃一口,他就已经突破了他自己,就已经很棒了。
很多好习惯在1到3岁就可以养成,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第一个就是要找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内心能够喜欢去做这件事,比如叠被子,我们要找到孩子的爱好,就是角对角去做,给妈妈倒茶,找到妈妈给奶奶倒茶这样的一个动作,她自己开心。打人,要找到他内心的需求,是想要跟朋友一起玩,但是是有有一个规矩的,先安静下来,吐食物,找到他的需求,吃了会长头发,会变得很好看。
家长用打骂,不但改变不了孩子,反而使孩子更加的反叛。
尊重小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放低自己的姿态,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世界,你就会找到真正的答案。然后就会发现跟孩子在一起,真的是一件很开心很幸福的一件事。
一分钟小总结:
一、2-3岁的孩子语言发展非常丰富,家长应当在这个事情努力构建孩子的“早安”“晚安”等基本礼仪
二、家长在为孩子培养音乐兴趣时,应当由孩子进行自我选择
三、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是家长们真正应该需要去养成的习惯
白癜风哪治的好哪里白癜风好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