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恋的美食法则厨艺立身厨德立人
-烹饪大师潘恋-
“厨艺立身,厨德立人”。烹饪大师潘恋的美食法则,蕴涵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他眼中,厨艺是安身立命之法,厨德是为人处世之道,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通过炉火纯青的精湛厨艺,着力弘扬饮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为社会服务,让烹饪事业延伸到社会各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具体实施过程中,潘恋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潘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一边传承大师经典、弘扬工匠精神,一边倡导和践行公益事业,成绩斐然,效果明显,因而在重庆餐饮界独树一帜、出群拔萃,成为行业内外的一位焦点人物,他所从事的餐饮事业也成为了一个成功现象。
学无止境,勤为源头
“美食,实际上是门哲学”。潘恋认为,烹饪同样也是一门艺术,每一道美食都是有生命力的,是一个可以将食材、调料、风俗、风景和人情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品。美食作为一种文化,被深深的烙上了民族标签,不一样的自然风土孕育不一样的食材,不一样的烹调方法也会带来不一样的饮食文化。
有着对美食如此独到见解的潘恋,印证了一句俗话:“学无止境,勤为源头”。因为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深厚的烹饪知识,他对美食的认识才能入木三分、高屋建瓴。在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推荐审批表》上,对潘恋当初学艺有着较为深入的描绘:年,潘恋在重庆红旗饭店从学徒经过多年工作的锤炼,他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厨艺,也磨练了不怕苦、不怕累、爱钻研的优秀品质。业余时间,当别人还在打牌玩耍时,他却常常泡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知识,同时在互联网上搜索饮食文化最前沿的信息。他有时为了学习一道菜的制作,常常通宵达旦,一做就是几天,忘记了疲惫和饥饿。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超前状态,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烹饪技艺和层出不穷的原辅调味料,编写了大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菜品制作方案,并运用在经营实践中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潘恋传播烹饪文化-
年1月28日下午,潘恋在巴江水火锅馆接受采访时,对他当初的学艺经历依然记忆犹新。“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喻义要想拥有成功人生,必须经过不断努力和修炼,方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而潘恋的成长经历,似乎也印证了这段话的道理。宋代诗人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两句话,更是对潘恋的烹饪事业作了深刻注解:“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学以致用,勇于创新
有道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潘恋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话的涵义。
关于厨艺与创新,有媒体这样报道潘恋:在位于龙湖江与城的巴之缘大酒楼厨房,记者见到了潘恋。当时,他正在为一桌客人炒蜜豆百合牛柳。下油,下主料,单手晃动大铁锅翻炒牛柳、豌豆片,放调料,装盘——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不到4分钟,这道菜就做好了。
事实上,对于烹饪大师而言,烹饪这样一道菜简直是小儿科。用一些特别普通的食材做出上等佳肴,才更能体现一名厨师的精湛厨艺。以名声极其响亮、堪称能代表渝派川菜最高水准的开水白菜为例,由于其烹饪难度非常大,目前在大多数餐厅已不见踪影。能够掌握这道菜烹饪技法的厨师,更是凤毛麟角。而潘恋就是极少数可以做出正宗、原汁原味的开水白菜的大厨之一。他做出来的开水白菜,端上桌只可见如翡翠脂玉一般温润的几片嫩白菜,很艺术地卧在一泓晶莹剔透的清汤中,汤中看不到一粒油星。整份菜色泽嫩绿,形态完美,嗅之雅香扑鼻,食之柔嫩化渣,鲜香异常。数年来,这道菜都是巴江水的畅销菜品之一。
开水白菜的传统做法,是先用鸡、鸭、猪骨和干贝等食材,以小火熬制浓汤,再掺入老母鸡肉茸和猪肉茸来提鲜,而后,打捞出配料残渣,待汤里不见一粒油星后才放入白菜烹制。其制作技法极其复杂,耗时也很长,光熬汤就得花上四五个小时。
20多年前,潘恋自己掏钱买来食材,下班后天天在家熬夜练习做开水白菜,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琢磨技法。至今,他已记不清反反复复练习了多少次,熬了多少个通宵,才把这道名菜做得炉火纯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