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江苏兴化城外茅山号子,城内耕读
江苏兴化:
城外茅山号子,城内耕读世家
江冰
编者按
江冰教授书写江苏兴化,数在五六篇,他对兴化人文情怀、本土文化抱有深深敬意。此篇更为强烈的“兴化本土”书写,从城外茅山号子,到城内板桥道情,兴化“活字典”郭老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人、手艺人,尽在作家笔端婉转来去,化为一道道文化与饮食之美,传递世人。这是一位学者直接扎入兴化土地所书写的文字;这是一位“本土化写作”倡导者身体力行的实践。“行”与“说”融通结合的文体,令我们读到新鲜的散文表达范本。文章之内表现了兴化浓厚的本土热爱;文章之外传达给我们一份“本土致敬”!(编者)
——题图为茅山号子舞台表演
一
茅山号子,江苏兴化茅山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种产生于农耕环境,与劳动情景密切相关的传统民间唱法。
建国后第一代传人朱香琳,年唱进中南海,但不久失去踪迹。上世纪90年代,茅山镇为了传承号子,开始网上贴寻人启事,后通过朱的孙女找到歌手。原来她随继父生活,更名改姓,举家外迁。78岁的老人再次登上艺术节舞台,当年姐妹相拥而泣,其金嗓不减当年风采,保持了号子的原生态风格。
(兴化茅山号子)
农耕形式改变,原有劳动情景不再,茅山号子开始走进民俗、舞台、学校,成为活化的非遗项目,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等各种舞台。打着号子进北京,参加央视“欢乐一家亲”等多台节目,声名遐迩,美誉不止。
今采访第三代传人陆爱琴,亦是天生金嗓,自小善歌。张口就唱,音色明亮,声调高亢,令人振奋,宛若水上行舟,犹如清风扑面,悦耳动听,民间气息浓郁:“梁山伯祝英台,先生不来我就来,山伯私访祝英台……”
(茅山号子第三代传人陆爱琴)
这种曲子往往田野上领唱,众人跟唱合唱,歌声可传3-5里。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又有不同的号子:车水号子、担泥号子、栽秧号子、船上号子等等。目前,已开始进入当地中小学,小娃娃开始学唱。
茅山号子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可以说领唱一张口,众人嗓子痒,大家都会唱,成为彻头彻尾的群众演唱,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其行腔稳健,吐字清晰,旋律优美;音乐元素丰富而原生态,可谓农耕文明华章,至今魅力不减,焕发迷人光芒。
采访中,我深感茅山号子应该保持方言特色,普遍话填词需谨慎为之,以整理作品为主,新创作品为辅。同时,需要寻找本地的民间信仰,让这样的一种民间唱法有其文化根源。
茅山是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古镇,拥有“传统三宝”:茅山号子、茅山合船,东岳庙会。茅山又是一个古老的地名。汉景帝年间,咸阳茅氏三兄弟慕名到此修道,从此礼乐同乡歌彼此渗透,相映生辉。
茅氏三兄弟至今仍为当地百姓祭祀,也许,民间信仰的根就在于此,千年祭祀香火不绝,不一样烟火中有着不一样的歌。
《茅山号子》现场采访视频摄影/陈鎏视频技术支持/邓小米
二
兴化粮管所主任出身的郭老,今年七十岁,老三届高中生。文革期间,将王力《古代汉语》和《郑板桥集》抄写一遍,自学成才。誉为兴化本土“活字典”,视本土文化承传为个人使命,一生热爱。与他采风,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充分享受生命热忱:一寺一观,一街一房,如数家珍,爱屋及乌。
郭老从历史文化角度叙述兴化,一腔热情,多年努力:从老城区到寺庙重建,从史料确认到真相钩沉,无不惮精竭虑。遍览古籍,考证修订,用尽心血撰写《兴化宗教》一本,但十年“捧着猪头,没有庙上”,直至近日方得出版希望。
(江冰教授与兴化“活字典”郭老-右,在古巷牵手)
郭老说了一个小秘密:兴化东岳庙所以没有庙会,原因在于东岳大帝坐而镇之——座位下有一口井,起身则洪水泛滥。兴化优秀传统:家族承传,几代接力。宋元有四大家族,明清出八大名门。既承传家风,又与时俱进。
兴化明朝时出了一批京城高官,总理级三人,部长级十人,显赫一时,其中有文武状元各一。虽交通闭塞,但物产丰富,文风昌盛。一县之地,明清两朝共出进士人,人才马太效应形成。
所以才会有“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以及“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誉为“东方黑格尔”刘熙载、“平民理学家”韩乐吾等一批文化名人。如今刚刚通车的广东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亦兴化人氏。
淮扬菜系的农家菜馆。茅山馄饨为本地招牌小吃,皮薄肉厚。红烧老鹅,浓酱赤汤,红油醇厚,味重微甜。炒三鲜为典型农家菜:豆皮茨菇小虾加大蒜炒,从前上不了正席。
苜蓿,当地称黄花草,从前更是饲料与肥料,功能相当于红花草,但红花草不可食用;黄花草则口味异香,细腻中又葆有野菜纤维口感,用甜面酱炒,倍加清香可口。
三
民间手工艺多在兴化老街,老屋栉比鳞次,木门斑驳陆离,状元牌坊领衔,一派古城风光。锡器承传人陈连富工作室,手工精致,全赖敲打成形,出货缓慢不多。匾额工艺产生于从前科举官宦兴盛时代,如今一匾一联四五千起价,用工费时三四月。店主颇为伤感:因为赚钱不多,孩子不愿学,别人我也不愿教,后继乏人矣。
而走进兴化市民日常生活的“熏烧”滷味则日渐红火,供不应求。猪头肉为招牌主打,兼顾老鹅、猪耳、猪尾等,日日售尽。店主老板蒋仕昌喜笑颜开,气色极佳,自言刚刚“闹海”洗浴。兴化悠闲,亦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即早吃茶,晚汤浴。郭老竭力怂恿:猪头肉最鲜处为猪眼。心中忐忑,联想到《三国演义》猛将夏侯惇攻城,不料箭中眼睛,大怒之下将剑拔出带出眼球,一口吞之。恰好此时蒋老板从刚出锅猪头上取猪眼一颗,捧至面前,勉力尝试:入口鲜味,口感韧性,微带软糯矣。
(兴化著名“熏烧”代表,非遗项目蒋仕昌滷猪头肉)
四
兴化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郑板桥亲自撰词《道情》十首,使得道情曲在南方尤其淮扬地区风靡一时,清代至民国二百年间流传不衰。今遇原淮剧团长许先生与女儿演唱,长长简板与竹制渔鼓,打出节奏虽然简单,却与唱曲和谐一体;曲调委婉动听,吴语软润迷人,台风温文尔雅,给人阳春白雪却又雅俗共赏之感,道尽江南水乡温馨柔和情怀。许先生用伴奏带演唱,不知古时伴奏乐器又是何种景象?
(许先生与女儿演唱《板桥道情》)
板桥道情与兴化城外茅山号子,恰好构成雅俗俱佳之兴化音乐传统。前者进入城市,渲染商业气息,明显有文人雅致参与;后者则生存田野江河,淳朴自然风,旷达潇洒原生状态。
《兴化道情》视频摄影/郭亚群视频技术支持/邓小米
五
扬州早茶形成于明中期,传于兴化趋向平民化,普通百姓在家也喝茶,干丝烧饼面条均可。兴化吃茶四功能:人际交流;生意人谈生意;报人获信息;讲理:德高望重者主持,争议双方协调,最后由理亏一方支付茶资。炝干丝为茶头,相当于前茶,佐配五碟小菜:高邮咸鸭蛋、扬州生姜、蜜枣、水煮花生、水牛肉片。然后炒馒头,馓子炒烧饼为兴化特色,馓子与烧饼加红糖水煮熟,一碗红汤乃乡愁之代表。
(兴化茶楼)
茶头小菜之后,上水煮荷包蛋,一人一枚,小碗盛之,称为蛋茶;兴化人极其重视茶,贫困时以炒米为茶,粮食称为茶饭。吃茶大戏为大包子:蟹黄包、萝卜丝包、烧麦。烧麦内含松子,糯米为馅;包子个头是广东早茶虾饺六至八倍,一个撑饱。乡下还有全家福大瓦盆猪杂汤加葱花,一人一碗,配干丝或包子早餐,冬天一盆猪杂汤可吃一星期。
兴化早茶标配为体力劳动者肚量:一茶三点一碗面,即茶点一盘干丝,三个大包子加一碗阳春面。可谓浓郁的农耕饮食特色,亦成传统。不过,真正本地老兴化,一个茶头或干丝或杂盘(花生、腌姜、萝卜皮等)可以喝三小时,然后一碗大骨或鱼底汤阳春面结束。此与老广早茶“一盅两件”风格相近,但份量更大。
六
清蒸白鱼,亦称白条。肉嫩刺多,以至入口即化。鳗鱼红烧,鱼肉滑嫩且少刺。鲞(音“响”)为海里小鱼,同箩卜与鱼同腌,因此亦称萝卜鲞。红楼梦中即有此字。今闻兴化“活字典”郭老言:红楼梦中刘姥姥称孙子为“板儿”,即为兴化一带方言。
“板儿”方言原意为小孩夭折用木板匣子收尸,但此处戏称带有将小孩往贱里骂的意思:“狗剩儿”、“死崽子”,恰恰正话反说,内含期盼孩子生命力顽强之祈愿。可见,多年前兴化作家刘春龙笑言四大古典名著皆与兴化有关,唯红楼梦民间传说刘姥姥乃兴化人——亦非完全空穴来风!
杂菜汤接地气,用本地食材,萝卜丝或茨菇片,鸡汤托底,加鸡丝鸡皮海淡菜滚汤。如今丰衣足食,旧时农家菜均有富贵化精致化倾向。其实,矫枉过正,负负得正,山珍海味食不厌精之余,保持农家本色,天然去雕饰,亦是烹调一路。
恰如《红楼梦》大观园里吃遍佳肴美食,乡下茄子天然做法,一样满堂喝彩。兴化旺豆腐汤、腌菜豌豆即得天然之妙,若能降低盐度、装盘稍微用心,或可成为特产螃蟹之外的另一类美食招牌:绿色农家,天然浑成。
以不变应万变矣——细细想去,这似乎亦是兴化古城兴化人气质中一丝魅力,让我喜欢之处:远看草青近看无,隐隐约约,影影绰绰,你看或不看,她就在那里,并非捉摸不定,岂止人面桃花?东风依旧,精神内涵。
七
郑板桥,兴化头号文化名人。参观他的展览馆,印象深刻有二:一是他科举与作官阶段,书法中规中矩,辞官归乡后,生活窘迫,摆地摊卖字画,精神反而自由飞扬了。书法也形成了凌厉峭拔、乱石铺路、多种字体融合的“板桥风格”:自创“六分半书”。
二是板桥晚年几近无房无地,借居他宅,卖字画为生。且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辐二两……如今板桥字画收藏不少,与市场售卖有关。
(郑板桥雕像)
毫无疑问,郑板桥的诗词书画影响了中国人,他的对联:“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深入人心,构成中国人生活态度的准则之一,其诗“咬定青山不放松”亦成为一种励志精神。郑板桥不但成了兴化的思想核心,也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优秀组成部分。(#)
年12月下旬作者在江苏兴化考察途中
江冰
大学教授,文化学者,文艺批评家,专栏作家。出版《当代文学的三次浪潮》《这座城,把所有人变成广州人》等著作。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居广州。
End
第45期(总第80期)
支持: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运营:广清文学与本土文化研究室
编辑:《行说本土》创作坊团队
邮箱:btwxcz
.北京中科中医院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