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城人必看四季青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人
内容合作伙伴:
点击查看详情
说起四季青这个地名,整个海淀应该都不陌生,世纪城人自然更是熟悉,毕竟我们生活于此。从四季青桥往东可以直通西直门、往西可以直通香山、往北可以直通圆明园、往南可以直通五棵松。
四季青是海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而且海淀区的部分政府机关也设立在这里,比如:海淀区考试中心、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海淀区社保中心等等。
周边有不仅有多家高科技公司和优质的学区,还有四季青镇政府下辖13个村:田村、西山村、兰靛厂村、常青村、门头村、高庄村、玉泉村、香山村、振兴村、宝山村、双新村、巨山村、西冉村。其中门头村、兰靛厂村、田村历史最为悠久。
门头村北有团城演武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经为征服四川大小金川的兵士训练起过重要的作用。年10月中旬,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不顾年迈深入村寨收集创作资料,住在门头村三十九号院,写下“门头村里好为家,文艺源泉岂浪夸”的诗句。
兰靛厂有皇帝、太后的行宫...
有供皇上和太后御游颐和园的河道和码头...
有清朝的印染厂和军火厂...
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祠堂和庙宇...
田村元代已成村,不但是门头沟至阜城门古道上重要的村落,也是往大都运煤歇脚的路站。明代成为宫人葬地区性。治丧期间,哭主放声,村名俗称哭(苦)村,后取反意为甜村,谐音成今名。成化年间建庙宇,嘉靖年间称“东田村”。万历年间称“田村”。清乾隆年间已是“三街六市七十二眼井”的大村。
说起四季青地名的由来,与当今的繁华恰恰相反,四季青的地名与当年的种地、农业密不可分。
种蔬菜的地方多了,为什么四季青只有一个地儿,这与一位穷苦人出身的打工仔李墨林分不开。
李墨林解放前逃荒、要饭辗转到北京,遇到山东人刘佩然,两人相依为命,刘师傅传授了他一手侍弄温室蔬菜的本事,并在西郊落了户。
土改后,李墨林凭着一双手、一把锹,把地种出了“花儿”。可没钱,还是建不起温室,一身绝活还是觉得没有使出来。
正在这时,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组织起来搞互助组、合作社的号召,李墨林觉得这是双赢的好办法,于是联络7户农民9个劳动力,率先在西郊成立互助组,自筹资金一下子就建起了间温室,并在温室里种出了青菜、黄花、红果、绿瓜,组建了京郊第一个“温室社”——李墨林温室生产合作社。
瓜果飘香,四季常青:按照“巩固与扩大合作社的组织”的要求,年5月,李墨林社与西冉村乡第三农业生产合作社、东冉村乡第四、第五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在扩社过程中还吸收了附近一些单干户,最后合作社达到社员64户、亩土地、温室间。
年,他们又与远大、金庄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达到社员户。大合并之后,合作社叫什么名字呢?经社员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最后定名为“四季青农业生产合作社”——何谓“四季青”?即一年四季都能生产蔬菜,四季常青,四季青的地名也就广泛流传开来。
年春,四季青合作社扩大到多户,温室发展到0余间,成为首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穷乡亲们走集体化道路,短短的时间内,生活就比以前上了一个大台阶。
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四季青还是北京的菜篮子,有大片的农田。
现如今的四季青,新型、现代化的居住小区世纪城、曙光花园、郦城等已经崛起,开展六届的果品采摘活动每年也都继续进行着,对于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进一步完善,居民也逐渐从平房搬进了楼房。
近3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四季青地区已经成为海淀西部高科技、高档居住聚集区的代名词。像现在10万一平的世纪城、郦城、8万5一平的香山四季、11万一平的汤泉逸墅等等,还有不远处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这些长期以来都是京西甚至整个海淀最繁华的商业综合体。
时代在变化,四季青也在不断改变,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为海淀乃至北京房价最高,商业设施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四季青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海淀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是在北部地区。但相信四季青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海淀最吸引人的生活区域之一!
来源:海淀这些事儿
推荐阅读
☆逆行倒车、掉头,闯红灯!发生在世纪城街头这幕,让人捏一把汗☆星美闭店!官方客服踢皮球,分店电话没人接,5家店3家没排片!☆星美出事了?被金源物业强制要求撤离!☆世纪城新开盒马鲜生,小编带你逛:海鲜很棒,东西很全,价格中等☆又一家培训机构跑路?部分家长已到派出所报案,老师也是受害者☆重磅!世纪城南区停车社会风险评估公示,远大园进入收费时代?☆突发!晨月园发生火灾,消防车到现场,所幸并无人员伤亡☆观万柳华联孩子坠楼,我们仔细查了金源62部扶梯,得出这个结果☆卜蜂莲花超市内部大整改,这个出入口也暂时关闭!☆悲剧,万柳华联一男孩滚扶梯玩耍,不幸坠楼身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