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瀚教育培训省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行测考
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练习20号答案
逻辑判断
1.答案:C解析:论点即研究人员的解释:身体肥胖的亲人和朋友观点改变了你对体重可接受的标准,你会认为他们的体重可接受。A选项肥胖的人更倾向于与肥胖的人交朋友,体现了社会的纽带作用,支持;B选项基因影响不确定属于论据不真实不有效;C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易受他人、朋友的影响,为另有他因,能够削弱;D项说的是一种社会普遍肥胖,与论点无关。
2.答案:C解析:题干中总体在陈述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也在增加,根据整体优先原则,本题答案为C选项。
3.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时尚的影响面广,不分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不分男女老幼
论据:题干中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宫廷和贵族”追求奢侈、“乡下姑娘”也追求奢侈,说明追求奢侈这一时尚社会地位和阶层,加强了论点;
B项中说明喜羊羊这一动画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且不分老幼,加强了论点;
C项说明17、18世纪的法国,男人喜欢戴假发,这一潮流是不分阶层的,加强了论点;D项“几个退休老人”不能理解有些人花高价去听演奏,说明“听世界顶尖钢琴家的演奏”这种时尚在不同的年龄层中存在分歧,通过举反例削弱论点。
故正确答案选D。
4.答案:D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本题反对者论点是大气中本身含有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海洋酸化的罪魁祸首。论据是如果没有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远高于现在水平,全球变暖的影响将更加严重。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工业革命前的人类活动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属无关选项;B项没有说明海水酸化的原因,不能削弱论点;C项二氧化碳不会被全部吸收不能说明导致海洋酸化的原因不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削弱论点;D项人类活动导致了二氧化碳含量的明显上升,则被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加与人类活动有因果关系,直接削弱了反对者的论点。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B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
赵海和李田不入选,只剩五人,其中女性三人,男性两人,由于胡庆不能与女性候选人同时入选,则入选的不能都是男性。
第二步:继续利用剩余条件进行判断
由于入选的一定有女性,则胡庆不入选,实际上只能从4人种选择,由于孙美和王波不能同时入选,因此分类分两部分①王波入选②王波不入选,在第一种情况下,入选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张丽、王波和朱萍,在第二种情况下,入选人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张丽、孙美和朱萍,则该委员会的组成有2种可能,故正确答案为B。
图形推理
1.答案:C解析:第一组的前两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组的前两个图形叠加后得到答案。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图形中元素的旋转。第一个图形中左边的黑色方格逆时针旋转3格、右边的黑色方格逆时针旋转2格形成第二个图形,以此类推。按照此规律,A项符合题干逻辑。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元素叠加。已知的第一组图形中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叠加后去同存异后的剩余部分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二组图形也应符合该规律,通过分析,只有D项中图形符合该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D解析:A项中三角形指向正方形,且右侧面的五边形应在左侧面;B项可由左边图形折成;C项顶面的正方形应在底面;D项中七边形和正方形应该为相对面。
5.答案:C解析:第一组图形中,第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为2条,第二图形的对称轴为1条,第三个图形的对称轴为2条;第二组图形中,第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为2条,第二图形的对称轴为1条,第三个图形的对称轴也应该为2条,答案为C项。
数量关系
1.答案:C解析:用5、0、1三个数组成的最大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分别为、,二者和为+=,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设大船有M只,根据题意得:5M+3(12-M)=46,解得M=5,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观察数字变化规律,数字单调递增且增速不快,因此考虑多级等差数列。原数列:11,14,20,29;做一次差得:3,6,9为等差数列,下一项为12,故原数列下一项为29+12=41。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4.答案:C解析:停靠28-2-26站,经过28-1=27站,因此26×1+27×2=54+26=80分钟。
5.答案:C解析:这桶油价值=(5.5-3)×2×8=40,故正确答案为C。
阅读理解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语境中语句理解的能力。“风”作为喻体,其本体为“年轻人刘翔”。具体分析来看,“风”字,既体现了速度,又体现了“跃”的神韵,B选项正确。A选项偏离题意;C、D选项没有体现材料本意,更没有体现语境义,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语句理解题。
C项错误。原文是说应该认识到友谊是一种理想,这种认识是幻想的解毒剂,而不是说友谊是幻想的解毒剂,C项偷换概念。
由文段中“真正的友谊,这一美好的理想……”可知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理想,而“理想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所以A选项“友谊是由真实的素材构成的”说法正确。由原文“但认识到它只是一个理想,实际上常含有一点虚幻的成分”可知B选项也正确。“友谊是如此,一切真理也都如此”表明友谊是一种理想,而真理也是一种理想,故D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解析:由文段中“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要在神韵,在意境”和“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可知,“中国艺术共同精神”即为“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A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4.答案:B解析:兴致勃勃用来形容兴趣很足,符合B的语境。
5.答案:B解析:B项“食品安全舆情管理”是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属于事后行为,不是预防措施,而其他选项都属于预防措施,故本题答案为B项
阅读理解
1.答案:A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成语辨析与填空。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根据词意以及文中“铺陈宏大”和“细节方面”可知是指说的不够详细,因此第一空应填“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鞭辟入里: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天马行空: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后来又比喻浮躁不安。根据文段,此处填的成语应与“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相呼应,用“高屋建瓴”最为恰当。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解析:“行将就木”指人的寿命已经不长。用在此处主语不合适且与横线前面的“已经快速”搭配不当,排除B项。“寿终正寝”比喻事物灭亡。事实上摩托罗拉与诺基亚依然存在,排除C项。“人去楼空”用于抒发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排除D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用在此处形容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衰败,符合文段语境,故答案为A选项。
3.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聚精会神”强调精神高度集中,不开小差。“专心致志”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所以第一个空白处填“聚精会神”或“专心致志”都可以,但是“一丝不苟”和“目不转睛”不能用来形容听课。排除B和D。“情不自禁”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根据文意侧重情感受到感染,所以第二个空白处应填“情不自禁”。故答案为A。
4.答案:A解析:第一空,通读全段可知作者对版权的案例是持否定或反对态度的,故“娓娓动听’’和“津津乐道”用在第一空不恰当,排除B、D两项。“出人意料”“妙趣横生”都可以用在第二空,再看第三空,“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由成语的意思可知,“沾沾自喜”更恰当。本题答案为A。
5.答案:B解析:顿号连接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空格处所填之词应和“扬短避长”所表达的意思相近。“扬短避长”在这里有舍本逐末,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的意思,选项中B项的“削足适履”最为接近。“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练习21号试题
常识判断
1.邓小平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
A.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政治,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
B.所有制问题和分配问题
C.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问题
4.(不定项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是否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5.邓小平《》的著名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类比推理
1.()对于汽车相当于公寓对于()
A.轮胎别墅
B.方向盘钥匙
C.道路小区
D.轿车住宅
2.自然灾害∶台风()
A.生物∶骆驼
B.省会城市∶深圳
C.网球∶比赛
D.重工业∶电力
3.经济特区:珠海()
A.乐器:陶笛
B.南沙群岛:黄岩岛
C.飞禽:蝙蝠
D.海军:航空母舰
4.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A.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B.电脑:主机
C.世界杯五届冠军:巴西国家足球队
D.乔木:水杉
5.鱼︰鲤鱼︰鲢鱼
A.营养︰青菜︰萝卜
B.植物︰荔枝︰柑橘
C.座机︰手机︰小灵通
D.木匠︰电工︰工程师
公文写作与处理
1.公文中“贵”、“你”多用于()。
A.不相隶属机关
B.上级机关
C.下级机关
D.同系统内的平级机关
2.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
A.公文发布的时间
B.公文撰写的时间
C.公文打印的时间
D.公文讨论的时间
3.(多选题)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
A.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
B.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
C.在文字表述上准确、生动、严谨,饱含感情
D.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
E.要注意正确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
4.公文正文开头的方式应该是()。
A.开门见山
B.先谈形势
C.先谈规划
D.叙述前景
5.下列关于公文格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需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其成文日期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
B.发文机关必须用全称,不能用简称
C.联合下发的公文,主办机关加盖公章即可
D.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左下方标识
逻辑判断
1.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个出生在北京市,一个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出生在广州市,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金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外语。
已知:①乙不是学外语的;②乙不出生在广州市;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④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金触
B.管理
C.外语
D.推不出
2.小艾跟妹妹小卉一起走在街上,突然小艾对小卉说:“对了,我外甥小刚就在前面那家面包店上班,我们过去买点面包吧。”但是小卉却说“我没有小刚这个外甥。”据此可知,小卉应该是小刚的()。
A.阿姨
B.妻子
C.妈妈
D.姑姑
3.已知下列判断中前两个假,后两个真。
(1)如果A没有被录用,那么B就被录用
(2)A和B两个人中只有一人被录用
(3)只有A被录用,C才不被录用
(4)如果C被录用,D才被录用
据此可以推出()。
A.A和B被录用,C和D未被录用
B.A和B未被录用,C和D被录用
C.A和C被录用,B和D未被录用
D.A和C未被录用,B和D被录用
4.今年夏天,老李家的三个孩子分别参加了在杭州、昆明和哈尔滨举行的三项体育竞赛。即男子体操、撑杆跳高和马拉松长跑,已知的情况是:老大没到哈尔滨去参加马拉松比赛;老三没有参加在杭州举行的比赛项目;在体操比赛中获得全国冠军称号的那个孩子没有到昆明去,马拉松冠军并非他家老三。
你能猜出老李的哪个孩子是男子体操全国冠军吗?()
A.老大
B.老二
C.老三
D.无法判断
5.(1)报送候选人材料
(2)公布获奖名单
(3)组织专家评审
(4)举行颁奖仪式
(5)确定获奖人选
A.1—2—3—4—5
B.1—3—5—2—4
C.3—2—1—4—5
D.4—2—5—1—3
图形推理
1.
A.
B.
C.
D.
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左边四个图形一致性规律的选项:
A.
B.
C.
D.
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人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4.
A.
B.
C.
D.
5.
A.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