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玉华楝树开花稔稔抓抓散文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第期

颜玉华,江苏射阳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射阳县老新闻工作者委员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先后发表散文余篇,70万字,在国家级杂文报刊发表杂文作品80余篇,短小说20余篇,詩歌百余首。出版个人散文集《静静的射阳河》、《感动我的那些人和事》。

楝树开花稔稔抓抓(散文)

文/颜玉华(江苏射阳)

“楝树开花,稔稔抓抓,新鲜的稔稔上市啦!”立夏前几天的一个清晨,一位六十开外的老爹爹,推着一辆老式永久牌高架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只蒙着白布的笆斗,在小区内转悠着高声叫卖。

“啊,稔稔上市啦!”小区居民楼上呼拉拉一下子跑来二十来个老头老太,将卖稔稔的老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因多年不见到这种应时美味,不到一支烟功夫,一大笆斗稔稔卖得精光,一些腿脚慢的人只好预定下次的货。

稔稔为何物?这个词,在《辞海》或《辞源》上是查不到的,“度娘”那边也见不到影子。是我根据苏北一带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音译加意译而起的名字。这种东西又为何深受老年人的亲睐而年轻人对他比较陌生呢?这得从苏北农村流传千百年的“楝树开花,稔稔抓抓”这则民谚说起。

稔稔在现在是应时美食,在旧社会却是农村穷人度命的食物。它的原料是尚未干浆的半成熟的元麦和小麦粒,制作方法也不太复杂,将嫩麦粒从青麦穗上揉下来,扬去糠皮,下锅炒熟后,用石磨磨成条状缕缕即可食用。食用方法有好几种,可以将稔稔捏成团子当点心,也可同韭菜一起炒当菜吃,也有人家和上青菜煮稀饭。总之,不管哪种方法,其味道都极其鲜美,堪称特色应时美味佳肴。

为什么说稔稔是旧社会穷人的度命食物呢?因为解放前农民祖祖辈辈缺衣少食,饿肚子是常事。特别是每年春天的三、四月份,前一年的粮食早已吃光,地里的麦子还未成熟,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农民只得挖野菜,甚至吃草根、树皮度日。一天天巴望地里的麦子成熟,,而立夏前后楝树开花时正是麦子半干浆时。饿急了的农民只得忍痛“赶青”,将尚未成熟的麦粒揉下来做稔稔度命。其实,做稔稔的嫩麦子只有成熟麦子的三分之一收成。农民哪里舍得如同拿高利贷般地去吃稔稔呢?实在是饿得没办法的办法。苦难的农民每年春天总是眼巴巴地望着门前的楝树,盼望早日开花,可以吃上稔稔保住命;但又害怕楝树开花,因为虽然保住了命,却丢掉了三分之二的收成。“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首古诗,是农民盼楝树开花,又怕楝树开花的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为此,将稔稔定名为“忍忍”也有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已进入小康社会,饿肚子已成为历史,“赶青”吃稔稔度命已成了老年人的记忆。农村磨面、碾米全是机器,石磨早已淘汰,稔稔就做不出来了,这是年轻人不认识稔稔和将其当成稀罕物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几年来有人将稔稔当成产业来做,让城里人尝新鲜当成赚钱的商机。这位卖稔稔的老人巧妙地利用“楝树开花,稔稔抓抓”这则谚语当广告词,先将过去从苦日子中过来的吃过稔稔的老年人作为消费对象,然后再普及到年轻消费群体。老人告诉我,做稔稔的嫩麦子,虽然只有三分之一的收成,但是,稔稔的价格是成熟麦子的四至五倍,划得来,20块钱一斤供不应求。老人还说,过去困难时期,“赶青”度命,现在是“赶青”赚钱。城里人爱吃稔稔的人越来赴越多了,他所在的村有十几户人家办起了石磨做稔稔生意。明年楝树开花时,他们村将成为稔稔专业村,准备将这种应时的美味佳肴打进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老人讲得眉飞色舞,憧憬着来年楝树开花时。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我们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若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陈家声(阳光灿烂),江苏泗洪人,为中国酒业协会酒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末学习诗歌创作,出版有诗集《爱的旋流》、散文集《杯中日月》、文集《宿迁酒歌》。

顾问:凌峰

编委:杨增勤徐永群颜玉华谷将邱玲娜王甫海

总编:严伍

主编:许尚明

投稿须知

本刊是综合性文学读物,常年面向文学爱好者征稿。

1、作品须原创首发,拒绝同时投送其他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hq/112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