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今日小寒恰遇腊八同一天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寒节气,同时与汉族传统节日腊八节恰遇一天,先说说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月5-7日之间,小寒时间:01月05日11:55:42农历十二月(大)初八,恰逢腊八节。

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这又是充满希望的时节——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坚毅的鸿雁已先开始启程北飞了。寒冬都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国古代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15日。小寒是第23个节气,是进入到年的第一个节气,春节前还有24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小寒三候

  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有关“小寒”的谚语

华北: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江南: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湖南: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山东:小寒无雨,小暑必旱。

一饭一汤一菜一粥一壶酒,小寒不寒

一饭: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是南京的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一汤:山药羊肉汤

  羊肉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将羊肉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净,将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补脾胃,益肺肾。

一菜:素炒三丝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健脾化滞,润燥。

一粥:核桃粥

  取核桃仁50克、捣碎,与粳米克煮粥食,可温补精髓。

  核桃仁热量高,含丰富的亚油酸,有补脑养血、养胃健脾、补肾壮腰之功效,适合肾虚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者食用。还可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及慢性结肠炎。

一壶酒:黄酒

  “小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寥寥数语,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智慧。

  冬天温饮黄酒,可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适量常饮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可补血养颜。要是配上绍兴咸亨酒店的豆腐干,更是一桩美事。

小寒养生

1、多吃些御寒食物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宜养护肠胃,少食生冷辛辣,宜五谷杂粮。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多吃些御寒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大白菜、胡萝卜、山芋等,可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

2、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是进补的好时期,但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3、警惕呼吸道疾病

  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强冷空气及寒潮冷锋活动频繁,易造成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人们往往难以适应而感染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节气,关节痛、颈椎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中风者增多。

  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老人家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5、适当锻炼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寒节气正是人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的好时机。但运动也要适度,循序渐进,莫要练到大汗淋漓;衣着以保温、质轻、柔软、合体为主;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运动。

6、保持精神畅达乐观

  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

无论天有多寒,祝福点点暖:愿您快乐、好运长相伴!

再来说说恰遇的腊八节: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是汉族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的传说有很多,传说一: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民间有“千日打斋饭,一日腊八粥”之说。

其它传说种种不一一列举。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蒜指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也叫腊八醋。浸泡二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青绿或碧绿,颜色由蒜的品种决定,颜色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有腊八蒜和醋饺子拌吃,也拌凉菜。

中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富。

祝您腊八快乐,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策划:龙林春、叶峥洋

编辑:古源华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longdn.com/qcxg/8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