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菜没灭亡之前……
论青菜没灭亡之前……
本文所属栏目=周末来信
这是周末来信的第49期
小河:
请问您平常用那种方式读书?
电子书普及之后的很久一段时间,我都不习惯甚至是不喜欢这种阅读的方式。总觉得是哪里不对劲不舒服。后来看各种分析和评论,原来是缺少阅读纸质书本的仪式感,少了传统意义上的书卷气。
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有以下几个细节方面的原因。一是眼睛长时间对着书本不舒服;二是阅读过程中难免有思考和记录,但是电子版没法用各种彩色的笔做笔记;三是阅读往往要注册会员什么的,甚至看到一半要收费,让我有点郁闷。
尽管如此,我渐渐发现,不顺着潮流走,是件很危险的事。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比如各种等待的间隙,带本书吧,笨重不说,单是摆出看书的姿势就与周围的人群显得格格不入,我还没有修炼到旁若无人的境界。若是拿出来,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在划拉屏幕,区别就是你在淘宝,我在阅读。好赚的感觉。哈哈。仔细想来,可能以前是我没有找到阅读的最好的方法。
用这种方式,积攒起碎片的时间,最近一个月,读了三四本书,基本达到了传的一周一本书的标准。有小说,也有评论,搞笑的,生涩的,不一而足。反正我本身看书也比较杂。
我从小看书不算多,长大后遇到读书多的朋友,看人家侃侃而谈,旁征博引,总是心生羡慕。掌握了电子阅读的方法,打通了利用碎片时间的任督二脉,忽然觉得世界一片明朗。纸质书当然也还喜欢买,不过不能太任性,毕竟家里空间不大,不能无限制地买书。
阅读的后果之一就是视力有点下降。当初预见的三个问题只解决了一个。笔记仍然没法做。虽然有智能记录笔一类的玩意儿,受屏幕大小所限,记录的空间问题至今无解。
不管怎么说,电子化阅读还是为我打开了一个通往无限世界的大门。城市规模、生活圈子,这些物理上的空间距离总是有限。熟悉了之后会有单调、厌倦之感。只有书籍,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空间,随意翱翔,畅快淋漓。
sun
————-
sun:
你好。你的意思是问我读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是吧。
到现在为止,我看得最多的仍然是纸质书。其实,我是很相信电子介质将来会替代纸张的,但相信归相信,我看电子书却极少(刷看文章且不算)。这就好像我相信世界会有末日那一天,但我不见得从今天就开始准备。
关于纸书和电子书的优劣之争,已经讨论的太多了,各方都有理由。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人喜欢轻便,有些人喜欢重量,有些人喜欢屏幕的科技感,有些人喜欢纸张的物质感,都很正常,最重要的是书,而不是纸或者电子,是思想而不是外壳。
承认最重要的是内容,媒介是喜好问题之后,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一旦我们有这样的共识,就不会再因为他人选择读电子书或纸书而产生呆板印象。
至于我个人的趣味,仍然在纸质书,这不是说纸质书有多好,而只是恰好我更细喜欢纸质书。喜欢一样东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常常讲到的,物质感,触摸感,实在感,可以前后翻看,随手做笔记,诸如此类,但是我们喜欢一样东西,很重要的原因常常是,它和我们相处够久。
很多人都会对物品产生感情,一个本子,一支笔,或者一个娃娃,世界上只有这一样东西最好吗?不是的,只是因为日久生情。已经看惯了纸书,不到万不得已,也就不想换了。现在,远没有到万不得已的那个时候不是吗?许许多多的书仍然是纸本更先出版不是吗?所以,我还不急。
有人说,喜欢纸书的都有点恋物癖,这可能是真的。我就是喜欢实在的物,喜欢书堆在眼前占满一大片地方,喜欢书捧在手里的重量,喜欢整理书架即使很辛苦,喜欢书的纸张会变旧变黄,喜欢它怕火又怕水,还容易莫名找不见。我还是对可触可感的东西更容易有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必须的,但是很美好,我不想失掉。
其实这个问题没什么好讨论的,总结起来一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有一天没有青菜了,那么大家都吃萝卜,照样活下去,可能还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萝卜,但是我不活在只有萝卜的时代,现在我只爱我的青菜就好了。恩。
魏小河
.4.24
周末来信邮箱:buzhidushu
.
更多周末来信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白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