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学习论语01学而时习之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感谢您阅读青菜日记。青菜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然后将阅读的内容浓缩后分享给大家。如果这些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就是青菜最大的愿望了。今天开始,将为大家分享我们传统儒家文化经典《论语》。青菜阅读的是《华杉讲透论语》一书,分享的内容也基本来自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书店购买!《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全书共20篇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与《大学》《中庸》《孟子》和称为”四书“,是我们学习儒家思想的必读之书。前面我们已经分享了《大学》和《中庸》,今天开始将分享这一部《论语》。第一章学而第一原文《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的第一句,第一句要学好!才能学这本书。或者说,这本书一半在这第一句话里面,第一句学明白了,终身都会学,第一句没学明白,这本书也不用读了。程颐说,读圣人书,要对每一句话,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学以润身,放自己身上,切己体察,不能以为这句话好理解,轻飘飘放过了。学习,什么是学?什么是习?学,是行动反射,不是晓得些说法,是学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尚书》说:“学,效也。”就是效法,就是模仿,我要学他,就是效法他,模仿他。学习《论语》,就是模仿孔子,孔子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孔子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这就是模仿。模仿,是学习的根本,因为模仿是行动,不是空谈,是照着去做。模仿定律,就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根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在于修身,只要我做好自己,别人自然会模仿我,从一家模仿,到一国模仿,到全天下都模仿,这就是王天下。所以万事只在率先垂范,我做到了,下面的人自然跟上,这就是领导力。我如果没做到呢,上梁不正下梁歪,肯定天下大乱。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不听我的,一定是我的表率还不够。儒家是君子之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也指在上位的领导者。所以儒学,首先是学习学,怎么学习;然后是自我修养和领导力。这是我们学《论语》主要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小时候教室挂的标语“学海无涯苦作舟”,原话是庄子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原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学海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非把自己累趴下不可!要聚焦。不准备做,就不要学。照着做,就是习,学习的习,不是复习,是练习。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你照着圣人说的做,最后证悟到了,果然是这样!身修了,家齐了,国治了,天下平了,我的天呐!真是这样!那样的快乐,无比的快乐!我们到不了治国平天下那位置,但你总有一个家庭,有公司,有客户,有一个小团队,你从《论语》的自我修养和领导力之学里面,真的学到了,用上了,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你的小团队,改变了公司,改变了客户,周围的世界都回报你,你就改变了世界,这时候不亦说乎!所以这“习”,不是复习,你学《论语》,反复复习,全会背诵了,又怎样?程颢说:读书都背得,那是玩物丧志!为什么,因为你把它背得,往往是为了当众表演,是学以为人,以图人知,不是学以润身,落实行动。王阳明也说了:“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论语》怎么学,是“行动学习”。如何行动?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人人皆可为圣人。如何做圣人,你把圣人说的那道理都记得了,就用在自己的日用常行,应事待人接物中,每应一事,接一物,待一人,比如洒扫应对,端茶倒水,迎来送往,每件事想一想,如果是孔子,他会怎么做?比如送客,孔子是要站在大门口眺望,一直到客人走远了,不回头了,看不见了,才转身进屋,那我送客,也等到客人的车转弯看不见了才停止挥手告别,转身进屋。这样一来,今天我送客这件事,就算是孔子来做,他也不过如此,和我一样,这件事上,我就是圣人了,如此形成意识习惯,每件事都这样落实下去,其修身精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妙不可言。学习,是一种行动,决定行动了,就可以接接着往下学习了。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朋”,是同类,是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那是人生一大乐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那不才是君子吗?“人不知而不愠”,这问题就大了,我们都是“人不知而愠”,人家不理解自己,就郁闷,就生气,这是人人都有的大毛病!但是我们学习呢,往往是自己有病的地方,看不见病,也看不见药;没病的地方,倒是喜欢得眉飞色舞,那就是不进步的原因了。我是看了好多遍《论语》,某一天才注意思考这一句,才知道自己病得不轻,现在才开始努力改正。人不知我,不知什么呢?从孔子来说,是自己学问太大太高了,别人理解不了,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懂。终于,他以为他懂了,其实他“懂”的,根本不是你说的那回事!这时候,不生气,才是君子。我们常常训斥下属:“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或背地里埋怨客户:“唉呀!我简直跟他没法说!怎么说他也不明白!”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人家就有义务知道;我认为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别人也应该很明白。也有一些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我们根本弄不了呢!还有一种不知,是所谓“怀才不遇”,我有能力,但别人却不知道,上级不知道,于是愤激在心。家庭矛盾,男女恋爱,怨恨的根源都在“人不知而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话已经说透了,就是要切己体察,时刻注意,修习实践。把这句话当“阿弥陀佛”去念、去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