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打的青菜最好吃原乡
年1月21日,故乡温度突降至零下4度,青菜上一层浓霜。
早上弟妹给我们发来了一组照片,是家门口霜打后的菜地,一层浓密的白霜,覆盖在青菜、芫荽、芹菜和马兰上。
照片上,地里青菜等失去了往日的鲜活光彩与挺拔,有些蔫蔫的,垂头丧气。
霜打的青菜最好吃。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这真无愧于饕餮的名号,凡事想到的都是吃。
在江南故乡,冬天经过霜打的青菜,确实最好吃,除了油盐,什么都不用,锅里简单一炒,糯烂,甜美,清香,是极简而至美的佳肴。
青菜是故乡常见的蔬菜,也是夏秋冬三季的当家菜。
夏末初秋,故乡开始栽种各种各样的蔬菜,其中包括青菜。从初秋到冬天,青菜可以种上好几茬,最初的是梗菜,天寒冷一些才会有大头青乌塌菜等。
暮秋初冬以后,开始进入青菜的旺季。霜降之后,白霜撒落大地,人遇霜缩头,菜遇霜卷叶,怕冷,人物同心。青菜感受到寒意,开始收藏自己。这个时候,大头青乌塌菜却甜了。
为什么霜打之后,青菜却甜了?
科学家说,蔬菜为了抵抗寒冷,会将淀粉类的物质转化成糖分,这样蔬菜的细胞液就不容易破坏,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坏,这是青菜自我保护、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办法。原来青菜经霜变甜是青菜避寒自我保护的副产品!
不仅经霜之后青菜味道变得甜美,母亲总是说,冬天青菜最好吃,除了甘甜以外,还有一点,冬天天冷,菜虫都冻得不出来了,冬天的青菜,一点农药都不用打,就长得特别好,当然好吃了。
我最爱的是故乡冬天的青菜,就是因为冬天的青菜,尤其经霜之后,带着永远难以取代的自然的清甜。
这时令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天赐之美味啊。
在北方,北京吃的多是油菜(其实就是青菜),总是炒不烂嚼不尽,还总带着一些涩味,如何能与故乡冬天的蔬菜相比!而且,北方持续寒冷天气长,青菜是经不起这样冻的。所以,只有故乡,才有这样的美味。
后来北方也有了所谓上海青苏州青塌菜,虽然比北方的油菜口感略好,但依然没有故乡大头青乌塌菜那种永远在舌尖回味的甘甜酥烂。因为,它们都是大棚产物,又经历了长途运输,虽然模样相似,但本质却已根本改变——大棚产物,是工业化产业化的结果,又怎会有天赐美味!
(故乡名菜青菜烧河蚌,图片来自网络)
霜打的青菜,一经故乡冬日温暖的井水浸泡清洗,原本被霜打耷拉的叶子,迅速舒展开,呈现出了丰润饱满的底色。洗净的青菜,除了清炒之外,还可以烫火锅,烧河蚌,烧鱼,做馅,无论那一种吃法,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味。
年春节,新婚的我带着自小生活在北京的太座回故乡,在常州一下火车,我就闻到了熟悉的炒大头青味道,太座却很不习惯满城飘着的这种“奇怪的”味道——她后来常跟朋友提起当年下火车的往事,觉得这味道“真难闻”,到家她第一次吃清炒大头青时,还以为放了糖!如今她回常州,也喜欢上了这大头青。
而在北京,我这个流寓他乡的人,每每想起大头青,总是抑制不住地口舌生津。对故乡的思念,总离不开熟悉的食物吧。用林语堂的话来说:“爱国主义只不过是热爱童年时所吃食物而已。岂有他哉?”
这童年养成的味蕾,会穿过时间的河流,翻越崇山峻岭,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寂寞的午夜,它都会找到你,在你心底萦回缠绕。
如今温室效应,故乡的冬天霜雪天气也不像我小时候那么多。小时候寒冬来后,总要在青菜地上盖上一层薄薄的稻草,防止青菜被霜雪打死——如果连续三天霜冻而未采取防护措施,青菜会被冻坏的。
如今每年春节回家,我依然会吃很多霜打的青菜,但我很久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了。这些年生活在异乡,即使春节回家有霜冻,也是住在离家十余公里的小房子里,每天回到父母身边,霜早已化掉,不见霜打菜的景象。但是霜打的青菜,我在父母身边,每年还是能吃到不少,那是年老的父母栽种的。
现在我家的蔬菜主要已改由弟弟种了。也许过不了多久,朋友们就能够吃上我种的江南甜美的疏菜了。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朱学东赞赏
人赞赏
|